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3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1.3.1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1.3.2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1.3.3 小结 | 第13页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国有企业绩效审计概述 | 第15-24页 |
2.1 国有企业绩效审计的概念 | 第15-17页 |
2.1.1 国有企业的概念 | 第15-16页 |
2.1.2 绩效审计的概念 | 第16-17页 |
2.1.3 国有企业绩效审计的概念 | 第17页 |
2.2 国有企业绩效审计的内容 | 第17-19页 |
2.3 绩效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的联系与区别 | 第19-20页 |
2.3.1 绩效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的联系 | 第19页 |
2.3.2 绩效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的区别 | 第19-20页 |
2.4 沈阳市国有企业绩效审计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 第20-24页 |
第三章 国有企业绩效审计实例—以对Z集团公司长期投资绩效审计为例 | 第24-30页 |
3.1 审计项目概述 | 第24-25页 |
3.1.1 审计组织与实施基本情况 | 第24页 |
3.1.2 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 | 第24页 |
3.1.3 审计目标和内容 | 第24-25页 |
3.2 审计项目选择 | 第25页 |
3.3 选定审计评价指标和标准 | 第25-26页 |
3.4 审计程序与方法 | 第26-28页 |
3.5 审计结果与审计建议 | 第28-29页 |
3.6 案例启示 | 第29-30页 |
第四章 现阶段沈阳市国有企业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 第30-40页 |
4.1 现阶段沈阳市国有企业绩效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0-34页 |
4.1.1 审计评价的内容和标准问题 | 第30-33页 |
4.1.2 审计结果运用问题 | 第33页 |
4.1.3 审计作业程序问题 | 第33-34页 |
4.2 现阶段沈阳市国有企业绩效审计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34-40页 |
4.2.1 我国审计管理体制的制约 | 第34-35页 |
4.2.2 绩效审计的规范制订滞后 | 第35-37页 |
4.2.3 绩效审计开展基础比较薄弱 | 第37页 |
4.2.4 相关部门之间的配合缺位 | 第37-38页 |
4.2.5 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存在差距 | 第38-40页 |
第五章 完善沈阳市国有企业绩效审计的对策 | 第40-54页 |
5.1 从体制和审计规范上提供保障 | 第40-42页 |
5.1.1 逐步推进现行审计体制的改革 | 第40页 |
5.1.2 建立健全绩效审计规范体系 | 第40-41页 |
5.1.3 建立国有企业绩效审计联席会议机制 | 第41-42页 |
5.2 完善绩效审计评价体系 | 第42-48页 |
5.2.1 正确定位国有企业绩效审计的评价重点 | 第42-43页 |
5.2.2 分清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 | 第43页 |
5.2.3 合理选择和确定绩效审计评价指标和标准 | 第43-46页 |
5.2.4 完善国有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 第46-48页 |
5.3 推进绩效审计结果的运用 | 第48-50页 |
5.3.1 加大对绩效审计宣传力度 | 第48-49页 |
5.3.2 逐步公布绩效审计结果 | 第49-50页 |
5.4 完善绩效审计程序 | 第50-53页 |
5.5 优化审计人员素质和结构 | 第53-5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个人简介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