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分析 | 第10-15页 |
1.2.1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0-14页 |
1.2.2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4-15页 |
1.3 研究目标及主要内容 | 第15页 |
1.4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1.5 章节安排 | 第16-18页 |
第2章 交通管控条件 | 第18-25页 |
2.1 概述 | 第18-20页 |
2.1.1 概念 | 第18页 |
2.1.2 交通管理与控制的原则和方法 | 第18-19页 |
2.1.3 交通管控条件对交通分配的影响 | 第19-20页 |
2.2 交通管控条件的数学表达 | 第20-21页 |
2.2.1 路段管理条件 | 第20页 |
2.2.2 交叉口管理条件 | 第20-21页 |
2.3 交叉口转向延误函数 | 第21-24页 |
2.3.1 信号控制交叉口 | 第21-22页 |
2.3.2 无信号控制交叉口 | 第22-2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考虑转向延误的交通分配模型及算法 | 第25-38页 |
3.1 概述 | 第25-26页 |
3.2 交通网络分析 | 第26-27页 |
3.2.1 交通网络元素 | 第26页 |
3.2.2 交通网络中个元素的关系 | 第26-27页 |
3.3 带转向延误的用户均衡模型 | 第27-28页 |
3.3.1 模型的建立 | 第27页 |
3.3.2 模型等价性证明 | 第27-28页 |
3.4 模型的求解算法 | 第28-32页 |
3.4.1 考虑转向延误的Dijkstra算法 | 第28-32页 |
3.4.2 用户均衡交通分配问题求解算法 | 第32页 |
3.5 算例分析 | 第32-3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4章 考虑转向延误和路段容量约束的交通分配模型及算法 | 第38-48页 |
4.1 考虑转向延误和路段容量约束的交通分配模型 | 第38-40页 |
4.1.1 模型的建立 | 第38-39页 |
4.1.2 模型等价性证明 | 第39-40页 |
4.2 增强拉格朗日乘子法 | 第40-43页 |
4.2.1 基本原理 | 第40-41页 |
4.2.2 乘子初值的选取与更新 | 第41-42页 |
4.2.3 惩罚参数的选取与更新 | 第42页 |
4.2.4 收敛准则 | 第42页 |
4.2.5 增强拉格朗日乘子法流程 | 第42-43页 |
4.3 算例分析 | 第43-4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5章 算例分析 | 第48-58页 |
5.1 SIOUX FALLS网络 | 第48-51页 |
5.2 路网分析 | 第51-57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6.1 主要研究成果 | 第58-59页 |
6.2 主要创新点 | 第59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