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音乐论文--音乐技术理论与方法论文--作曲理论论文

犹太教视域下勋伯格音乐研究

中文摘要第4-6页
英文摘要第6-7页
引言第11-22页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第11-12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9页
    三、研究内容及创新之处第19-22页
第一章 世纪之交的奥地利及勋伯格的音乐人生第22-36页
    第一节 动荡的奥地利社会与文化事件第22-26页
        一、迷惘与动乱的犹太社会第22-24页
        二、文化冲突与犹太种族歧视第24-26页
    第二节 勋伯格的音乐创作经历第26-32页
        一、维也纳时期:初现音乐才能第26-27页
        二、辗转于维也纳与柏林之间:表现主义自由无调性音乐风格转变第27-30页
        三、逃亡美国:创作热情高涨第30-32页
    第三节 勋伯格与亚历山德尔·冯·策姆林斯基第32-36页
        一、“多声部赞美诗”乐队与“艺术酒店”的音乐实践与创作第32-33页
        二、亚历山德尔·冯·策姆林斯基的特殊身份第33-36页
第二章 勋伯格艺术创作的资源第36-61页
    第一节 以色列锡安理想的憧憬第36-41页
        一、犹太人与犹太文化:“一神思想”第36-38页
        二、锡安理想由来:民族政治经历第38-40页
        三、犹太音乐的宗教属性第40-41页
    第二节 勋伯格的宗教信仰维度第41-47页
        一、神选的唯一(1874—1898 年)第41-43页
        二、上帝的救赎(1898—1933 年)第43-45页
        三、流散与回归(1933—1951 年)第45-47页
    第三节 勋伯格艺术创作的理论积淀第47-54页
        一、音乐血液中流淌着的宗教神秘主义第47-49页
        二、伊曼纽·斯威登堡的神秘哲学与鲁道夫·施泰纳的人智学第49-50页
        三、西方主流美学思想与其创作的交融互渗第50-54页
    第四节 勋伯格艺术创作的精神依托第54-61页
        一、“象征主义”诗歌和戏剧的启发与绘画风格的浸染第54-56页
        二、对音乐前辈的传承与突破第56-58页
        三、《圣经》中的素材与母本形象第58-61页
第三章 勋伯格的宗教意识在清唱剧中的艺术表征第61-88页
    第一节 西方清唱剧的肇始与嬗变第61-65页
        一、清唱剧的肇始第61-62页
        二、清唱剧的嬗变第62-65页
    第二节 清唱剧《古雷之歌》的上帝形象第65-72页
        一、文本中的历史叙述第66-68页
        二、瓦尔德玛和上帝第68-70页
        三、无调性音乐的艺术形态第70-72页
    第三节 清唱剧《雅各的阶梯》的神选意识第72-79页
        一、《圣经》之《创世纪》原型第73-74页
        二、文本神谕第74-77页
        三、音乐异象情感第77-79页
    第四节 清唱剧《一个华沙幸存者》的种族情感第79-88页
        一、历史事件在音乐中的显现第79-83页
        二、形象性在音乐中的展现第83-85页
        三、娴熟的十二音序列技法在音乐中的体现第85-88页
第四章 勋伯格的以色列锡安理想在音乐作品中的呈现第88-111页
    第一节 戏剧《圣经之路》中宣扬的锡安理想第88-93页
        一、戏剧与音乐戏剧第88-90页
        二、文本中宣扬的锡安理想第90-91页
        三、音符中洋溢的犹太情怀第91-93页
    第二节 歌剧《摩西与亚伦》中的旧约原型第93-99页
        一、《圣经》中《出埃及记》原型第93-95页
        二、文本中的锡安回归主义第95-97页
        三、旋律中凝结的锡安之音第97-99页
    第三节 混声合唱《现代诗篇》中的犹太情愫第99-106页
        一、合唱与混声合唱第99-101页
        二、文本中犹太之神的思想取向第101-104页
        三、音乐中的犹太情结第104-106页
    第四节 勋伯格音乐艺术精神之体现第106-111页
        一、理性与激情:艺术精神的宗教沃土第106-107页
        二、追求自由的本性与理想化的原则第107-109页
        三、文化的整合性第109-111页
第五章 勋伯格的音乐创作与艺术精神对西方音乐的启示第111-122页
    第一节 勋伯格的音乐创作对欧洲音乐发展产生的影响第111-116页
        一、新维也纳乐派——奠定奥地利音乐的发展第111-113页
        二、新音乐理念——指出美国音乐的方向第113-115页
        三、独具匠心的音乐创作——对其他国家的影响第115-116页
    第二节 勋伯格的艺术精神对西方现代音乐的影响第116-122页
        一、“反对粉饰,让情感释放”第116-118页
        二、“内在矛盾性”第118-120页
        三、反抗精神第120-122页
第六章 勋伯格的音乐体裁、思想与技法对中国音乐的影响第122-133页
    第一节 清唱剧体裁引入中国第122-127页
        一、《长恨歌》——我国第一部清唱剧第122-124页
        二、清唱剧在中国的发展流变第124-125页
        三、中西方清唱剧发展的差异性第125-127页
    第二节 勋伯格的音乐思想与十二音序列音乐对中国音乐的影响第127-133页
        一、内在整体性与音乐文学感第128-129页
        二、《涉江采芙蓉》——我国第一首十二音序列音乐第129-131页
        三、民族音乐的升华第131-133页
结语第133-135页
参考文献第135-145页
附录一 与勋伯格相关的历史事件第145-149页
附录二 《圣经之路》第一幕第149-151页
后记第151-153页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第153页

论文共1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云烟87在恩施山地不同栽培模式下烤烟产量品质形成规律的研究
下一篇:Actinophyllic Acid的不对称合成探索和手性2-甲基-5-羟基—二取代十氢喹啉的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