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2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2页 |
1.2 大跨度地铁结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地下结构抗震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1.3.1 原型观测 | 第13-14页 |
1.3.2 实验研究 | 第14-16页 |
1.3.3 理论分析 | 第16-19页 |
1.4 本文研究内容及目标 | 第19-21页 |
1.4.1 本文选题的目的 | 第19页 |
1.4.2 本文研究的主要工作 | 第19-21页 |
2 地铁结构震害模拟的常见问题 | 第21-33页 |
2.1 材料本构模型介绍 | 第21-27页 |
2.1.1 土体本构模型 | 第21页 |
2.1.2 混凝土动塑性损伤本构模型 | 第21-27页 |
2.2 土-结构接触面理论 | 第27-29页 |
2.3 土-结构相互作用边界条件 | 第29-3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3 土-结构相互作用的边界条件及静动力人工边界条件的实现方法 | 第33-46页 |
3.1 土-结构相互作用的静力与动力边界条件选取 | 第33-40页 |
3.1.1 静动力分析原理及静动力分析边界条件处理 | 第33-34页 |
3.1.2 动力边界条件分析模型建立及分析 | 第34-40页 |
3.2 粘弹性静-动力边界条件转换在ABAQUS中的实现及验证 | 第40-45页 |
3.2.1 土-结构相互作用静-动力分析人工边界 | 第40-41页 |
3.2.2 粘弹性静-动力边界条件转换在ABAQUS中的实现及验证 | 第41-45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4 双层预应力大跨度地铁车站结构震害模拟与分析 | 第46-59页 |
4.1 模型建立及计算 | 第46-52页 |
4.1.1 场地土材料参数及混凝土损伤本构材料参数 | 第46-48页 |
4.1.2 预应力钢筋模拟 | 第48-49页 |
4.1.3 土-结构接触模拟 | 第49-52页 |
4.2 计算结果分析 | 第52-58页 |
4.2.1 裂缝产生及发展 | 第52-55页 |
4.2.2 剪应力变化 | 第55页 |
4.2.3 关键位置处应力响应 | 第55-58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5 预应力大跨与双柱岛式地铁站抗震性能比较研究 | 第59-88页 |
5.1 预应力大跨车站及双柱岛式车站选型 | 第59-62页 |
5.2 地质及计算条件 | 第62-67页 |
5.2.1 地质条件与土层参数 | 第62页 |
5.2.2 计算条件 | 第62-64页 |
5.2.3 静力计算结果 | 第64-67页 |
5.3 车站结构加速度响应对比分析 | 第67-75页 |
5.3.1 柱岛式车站监测点加速度响应 | 第67-71页 |
5.3.2 无柱大跨车站方案监测点加速度响应 | 第71-74页 |
5.3.3 各类车站结构加速度响应对比分析 | 第74-75页 |
5.4 车站结构裂缝产生及发展对比 | 第75-78页 |
5.4.1 人工波下车站结构裂缝发展 | 第75-76页 |
5.4.2 EL波下车站结构裂缝发展 | 第76-78页 |
5.5 车站结构应力响应对比 | 第78-84页 |
5.6 结构位移响应对比 | 第84-86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86-88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88-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93-94页 |
致谢 | 第94-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