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学对高中语文小说文本解读影响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16页 |
一、研究缘起及意义 | 第7-9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三、研究思路 | 第14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第一章 叙事学与高中小说文本解读结合的背景 | 第16-32页 |
第一节 高中语文小说课文编选及课例综述 | 第16-28页 |
一、高中语文小说课文编选概况 | 第16-19页 |
二、高中语文小说选文课例综述 | 第19-27页 |
三、高中语文小说文本解读特点 | 第27-28页 |
第二节 叙事学理论在中国 | 第28-32页 |
一、理论的译介和发展 | 第28-29页 |
二、理论本土化与创新 | 第29-30页 |
三、理论与语文的碰撞 | 第30-32页 |
第二章 叙事学对小说文本解读内容的影响 | 第32-41页 |
第一节 以叙述方式为解读指向 | 第32-36页 |
一、“说什么”与“如何说” | 第32-33页 |
二、“如何说”对小说文本解读的影响 | 第33-35页 |
三、“如何说”指导下的小说文本解读实践 | 第35-36页 |
第二节 以语言时态为审美突破 | 第36-41页 |
一、小说语言的时态审美 | 第36-38页 |
二、语言审美对小说文本解读的启示 | 第38-39页 |
三、语言审美影响下的小说文本解读尝试 | 第39-41页 |
第三章 叙事学对小说文本解读方法的影响 | 第41-49页 |
第一节 回望传统:叙事学影响下的方法革新 | 第41-44页 |
一、还原法的综合运用 | 第41-42页 |
二、还原法的文本解读表现 | 第42-43页 |
三、小说文本解读的还原策略 | 第43-44页 |
第二节 知人论世:叙事学影响下的解读坚守 | 第44-49页 |
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解读要求 | 第45-46页 |
二、以历史语境为解读参照 | 第46-47页 |
三、“知人论世”的文本解读构想 | 第47-49页 |
第四章 叙事学对小说文本解读主体的影响 | 第49-56页 |
第一节 显性到隐性:拓宽主体解读视野 | 第49-53页 |
一、叙事学的文本研究对象 | 第49-50页 |
二、补充小说课文的删减内容 | 第50-51页 |
三、《装在套子里的人》删减内容分析 | 第51-53页 |
第二节 发现文本空白:转换主体解读视角 | 第53-56页 |
一、小说作品中的“空白” | 第53页 |
二、于文本无声处听惊雷 | 第53-54页 |
三、《品质》“空白”内容研读 | 第54-56页 |
结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