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导言 | 第8-15页 |
一、选题缘由及其意义 | 第8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2页 |
三、概念界定 | 第12-13页 |
四、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3-15页 |
第一章 许谦的生平、学派及其著述 | 第15-24页 |
第一节 许谦的生平 | 第15-18页 |
一、早经丧乱,聪颖好学 | 第15-16页 |
二、中年拜师,知博德厚 | 第16-17页 |
三、克继绍统,教书育人 | 第17-18页 |
第二节 许谦的学派及其著述 | 第18-24页 |
一、北山学派,朱学嫡传 | 第18-19页 |
二、著书立说、博采众家 | 第19-22页 |
三、光大朱学,配享文庙 | 第22-24页 |
第二章 许谦的教育目标、功能及其对当下语文教育的启示 | 第24-32页 |
第一节 许谦的教育目标及其对当下语文教育的启示 | 第24-28页 |
一、儒家圣人的内涵及其演变 | 第24-25页 |
二、“学为圣人”的教育目标 | 第25-27页 |
三、许谦教育目标对当下语文教育的启示 | 第27-28页 |
第二节 许谦的教育功能及其对当下语文教育的启示 | 第28-32页 |
一、个体功能:“明善而复其初” | 第28-30页 |
二、社会功能:“利泽均斯民” | 第30页 |
三、许谦教育功能对当下语文教育的启示 | 第30-32页 |
第三章 许谦的教学内容、学习态度与方法及其对当下语文教育的启示 | 第32-47页 |
第一节 许谦的道德教育及其对当下语文教育的启示 | 第32-38页 |
一、道德教育的内容 | 第32-35页 |
二、道德修养的态度、方法 | 第35-36页 |
三、许谦道德教育对当下语文教育的启示 | 第36-38页 |
第二节 许谦的知识教育及其对当下语文教育的启示 | 第38-47页 |
一、知识教育的内容 | 第38-39页 |
二、知识学习的态度、方法 | 第39-43页 |
三、许谦知识教育对当下语文教育的启示 | 第43-47页 |
第四章 许谦的教师观、教学观及其对当下语文教育的启示 | 第47-58页 |
第一节 许谦的教师观及其对当下语文教育的启示 | 第47-49页 |
一、教师的地位、作用 | 第47-48页 |
二、从师的标准 | 第48页 |
三、许谦教师观对当下语文教育的启示 | 第48-49页 |
第二节 许谦的教学观及其对当下语文教育的启示 | 第49-54页 |
一、教学态度 | 第49-51页 |
二、教学原则 | 第51-52页 |
三、教学方法 | 第52-53页 |
四、许谦教学观对当下语文教育的启示 | 第53-54页 |
第三节 许谦教育思想的特点及其对当下语文教育的启示 | 第54-58页 |
一、注重实用,和会朱陆学说 | 第54-55页 |
二、著书育人,传承儒家文化 | 第55-56页 |
三、许谦教育思想的特点对当下语文教育的启示 | 第56-58页 |
结语 | 第58-61页 |
附录 | 第61-69页 |
一、许谦传记的部分资料 | 第61-65页 |
二、许谦教育思想的部分篇章 | 第65-67页 |
三、许谦部分高足的简介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后记 | 第72-73页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