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结构部件论文--传动系统论文--机械传动论文--扭震减震器论文

双质量飞轮关键零件的疲劳分析与试验

致谢第7-8页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25页
    1.1 双质量飞轮的产生和背景第16页
    1.2 双质量飞轮的发展及种类第16-19页
        1.2.1 双质量飞轮的发展历程第17页
        1.2.2 双质量飞轮的种类第17-19页
    1.3 双质量飞轮工作原理与构成第19-21页
        1.3.1 双质量飞轮的工作原理第19-20页
        1.3.2 双质量飞轮的构成第20-21页
    1.4 双质量飞轮可靠性研究意义第21-23页
        1.4.1 双质量飞轮分析研究现状第22页
        1.4.2 可靠性分析研究现状第22-23页
    1.5 课题来源和主要研究内容第23-24页
    1.6 本文的组织架构第24-25页
第二章 副飞轮热分析第25-50页
    2.1 基本传热方式第25-27页
        2.1.1 热传导第25-26页
        2.1.2 热对流第26页
        2.1.3 热辐射第26-27页
    2.2 热分析基本方程第27-30页
        2.2.1 导热微分方程第28-30页
        2.2.2 边界条件第30页
    2.3 副飞轮温度场分布研究第30-38页
        2.3.1 副飞轮有限元模拟工况及边界条件确定第31页
        2.3.2 滑磨功计算第31-34页
        2.3.3 摩擦盘与副飞轮之间的热流密度分析第34-36页
        2.3.4 副飞轮边界条件确定第36-38页
    2.4 副飞轮热分析第38-47页
        2.4.1 副飞轮实体模型建立与网格划分第38-39页
        2.4.2 副飞轮有限元分析模型建立第39-42页
        2.4.3 副飞轮温度场分布第42-47页
    2.5 副飞轮热应力分析第47-49页
        2.5.1 热应力分析有限元模型第47-48页
        2.5.2 副飞轮热应力分析结果第48-49页
    2.6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三章 减振法兰盘静应力分析第50-64页
    3.1 减振法兰盘力学模型第50-51页
    3.2 静态力学分析理论基础第51-56页
        3.2.1 弹性力学的基本假设第51-52页
        3.2.2 弹性力学有关方程第52-54页
        3.2.3 弹性力学的问题的解法第54页
        3.2.4 接触应力分析基础第54-56页
    3.3 减振法兰盘有限元分析第56-63页
        3.3.1 模型前处理第57页
        3.3.2 三维模型建立和网格划分第57-59页
        3.3.3 定义材料属性第59-60页
        3.3.4 添加边界条件和接触对第60-61页
        3.3.5 模型求解和静强度计算结果第61-63页
    3.4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四章 减振法兰盘疲劳分析第64-73页
    4.1 疲劳寿命分析概述第64页
    4.2 疲劳寿命分析方法第64-67页
        4.2.1 名义应力法第64-65页
        4.2.2 S-N曲线第65-66页
        4.2.3 疲劳累积损伤第66-67页
    4.3 结构寿命评估的应力分析第67-68页
        4.3.1 准静态应力法第67-68页
    4.4 结构寿命预测第68页
    4.5 减振法兰盘寿命预测第68-72页
        4.5.1 Designlife软件介绍第69页
        4.5.2 Design软件疲劳分析介绍第69-70页
        4.5.3 疲劳分析参数设置第70-72页
    4.6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第五章 零部件可靠性试验及结果分析第73-79页
    5.1 副飞轮热冲击试验第73-76页
        5.1.1 热冲击试验台简介第73-74页
        5.1.2 副飞轮热冲击试验工况第74页
        5.1.3 加载盘确定第74页
        5.1.4 热冲击试验第74-75页
        5.1.5 副飞轮热冲击试验结果及分析第75-76页
    5.2 减振法兰盘疲劳耐久试验第76-77页
        5.2.1 MTS疲劳试验台简介第76页
        5.2.2 减振法兰盘疲劳耐久试验第76-77页
        5.2.3 减振法兰盘耐久试验结果与分析第77页
    5.3 本章小结第77-79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79-81页
参考文献第81-8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工作及成果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Dcf1调控树突棘发育及认知行为
下一篇:广义鞍点问题和PageRank问题的若干预处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