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9-16页 |
1.1 马铃薯简介及加工利用现状 | 第9-12页 |
1.1.1 马铃薯简介 | 第9-10页 |
1.1.2 马铃薯加工利用现状 | 第10-12页 |
1.2 挤压技术及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 第12页 |
1.2.1 挤压技术简介 | 第12页 |
1.2.2 挤压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 第12页 |
1.3 国内外复配米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4 复配米品质评价方法 | 第13-14页 |
1.5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4页 |
1.6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2 马铃薯全粉含量对复配米品质的影响 | 第16-26页 |
2.1 前言 | 第16页 |
2.2 材料与仪器 | 第16-18页 |
2.2.1 实验材料 | 第16页 |
2.2.2 主要实验仪器 | 第16-18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18-21页 |
2.3.1 样品制备 | 第18页 |
2.3.2 色泽测定 | 第18-19页 |
2.3.3 质构测定 | 第19页 |
2.3.4 蒸煮品质测定 | 第19-20页 |
2.3.5 感官评定 | 第20-21页 |
2.3.6 数据分析方法 | 第21页 |
2.4 结果分析 | 第21-25页 |
2.4.1 马铃薯全粉含量对马铃薯复配米色泽的影响 | 第21-22页 |
2.4.2 马铃薯全粉含量对马铃薯复配米质构特性的影响 | 第22-23页 |
2.4.3 马铃薯全粉含量对马铃薯复配米蒸煮特性的影响 | 第23-24页 |
2.4.4 马铃薯全粉含量对马铃薯复配米感官评价的影响 | 第24-2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3 不同食品添加剂对马铃薯复配米品质的影响 | 第26-34页 |
3.1 前言 | 第26页 |
3.2 材料与仪器 | 第26-27页 |
3.2.1 实验材料 | 第26页 |
3.2.2 主要实验仪器 | 第26-27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27-28页 |
3.3.1 样品制备 | 第27页 |
3.3.2 色差测定 | 第27页 |
3.3.3 质构测定 | 第27页 |
3.3.4 蒸煮品质测定 | 第27页 |
3.3.5 感官评定 | 第27-28页 |
3.3.6 数据分析方法 | 第28页 |
3.4 结果分析 | 第28-32页 |
3.4.1 不同添加剂对色泽的影响 | 第28-29页 |
3.4.2 不同添加剂对质构特性的影响 | 第29-30页 |
3.4.3 不同添加剂对蒸煮特性的影响 | 第30-32页 |
3.4.4 不同添加剂对感官品质的影响 | 第3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4 挤压工艺对马铃薯复配米品质的影响 | 第34-42页 |
4.1 前言 | 第34页 |
4.2 材料与仪器 | 第34-35页 |
4.2.1 实验材料 | 第34页 |
4.2.2 主要实验仪器 | 第34-35页 |
4.3 试验方法 | 第35-37页 |
4.3.1 单因素试验 | 第35-36页 |
4.3.2 正交试验 | 第36页 |
4.3.3 相关指标的测定 | 第36页 |
4.3.4 数据分析方法 | 第36-37页 |
4.4 结果分析 | 第37-41页 |
4.4.1 螺杆转速对马铃薯复配米品质的影响 | 第37-38页 |
4.4.2 机筒温度对马铃薯复配米品质的影响 | 第38-39页 |
4.4.3 水泵转速对马铃薯复配米品质的影响 | 第39-40页 |
4.4.4 正交试验 | 第40-4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5 马铃薯复配米的营养成分与风味物质分析 | 第42-50页 |
5.1 引言 | 第42页 |
5.2 材料与仪器 | 第42-43页 |
5.2.1 实验材料 | 第42-43页 |
5.2.2 主要实验仪器 | 第43页 |
5.3 实验方法 | 第43-45页 |
5.3.1 样品制备 | 第43页 |
5.3.2 基础营养成分的测定 | 第43页 |
5.3.3 维生素含量的测定 | 第43-44页 |
5.3.4 矿物质含量的测定 | 第44页 |
5.3.5 氨基酸含量的测定 | 第44页 |
5.3.6 米饭的感官评价 | 第44页 |
5.3.7 电子鼻对风味物质的测定 | 第44页 |
5.3.8 数据分析方法 | 第44-45页 |
5.4 结果分析 | 第45-49页 |
5.4.1 基础营养成分 | 第45页 |
5.4.2 维生素含量分析 | 第45-46页 |
5.4.3 矿物质含量分析 | 第46页 |
5.4.4 氨基酸含量分析 | 第46-47页 |
5.4.5 风味物质分析 | 第47-48页 |
5.4.6 感官评价 | 第48-4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0-53页 |
6.1 结论 | 第50页 |
6.2 展望 | 第50-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