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财务管理论文

上市公司不同扭亏方式的经济后果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0页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第10-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文献综述第12-17页
        1.2.1 关于扭亏方式的研究第12-14页
        1.2.2 关于扭亏方式影响因素的研究第14-15页
        1.2.3 关于扭亏效果的研究第15-16页
        1.2.4 文献评述第16-17页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7-19页
        1.3.1 研究内容第17-18页
        1.3.2 研究方法第18-19页
    1.4 论文创新点第19-20页
第2章 概念界定与不同扭亏方式经济后果的理论分析第20-29页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20-22页
        2.1.1 扭亏方式的界定第20-22页
        2.1.2 经济后果的界定第22页
    2.2 理论基础第22-26页
        2.2.1 资源依赖理论第22-23页
        2.2.2 委托代理理论第23-24页
        2.2.3 信息不对称理论第24页
        2.2.4 信号传递理论第24-25页
        2.2.5 有效市场理论第25-26页
    2.3 不同扭亏方式经济后果的理论分析第26-29页
        2.3.1 不同扭亏方式市场反应的理论分析第26-27页
        2.3.2 不同扭亏方式对未来业绩影响的理论分析第27-29页
第3章 上市公司扭亏方式的统计分析第29-38页
    3.1 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第29-30页
        3.1.1 样本选取第29-30页
        3.1.2 数据来源第30页
    3.2 扭亏方式的统计第30页
    3.3 扭亏方式的分析第30-38页
        3.3.1 持续性扭亏方式的分析第30-33页
        3.3.2 非持续性扭亏方式的分析第33-36页
        3.3.3 扭亏方式的综合分析第36-38页
第4章 上市公司不同扭亏方式的市场反应实证检验第38-49页
    4.1 研究假设的提出第38-39页
    4.2 变量选择及计量第39-40页
        4.2.1 因变量的选择及计量第39-40页
        4.2.2 自变量及其他变量的选择及计量第40页
    4.3 模型构建第40-41页
    4.4 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第41页
        4.4.1 样本选取第41页
        4.4.2 数据来源第41页
    4.5 持续性与非持续性扭亏方式市场反应差异的回归分析第41-45页
        4.5.1 描述性统计第41-42页
        4.5.2 均值检验第42-43页
        4.5.3 相关性分析第43页
        4.5.4 多元线性回归结果与分析第43-44页
        4.5.5 稳健性检验第44-45页
    4.6 采用两类扭亏方式与非持续性方式市场反应差异的回归分析第45-49页
        4.6.1 描述性统计第45-46页
        4.6.2 均值检验第46页
        4.6.3 相关性分析第46-47页
        4.6.4 多元线性回归结果与分析第47-49页
第5章 上市公司不同扭亏方式对未来业绩影响的实证检验第49-58页
    5.1 研究假设的提出第49页
    5.2 变量选择及计量第49-50页
    5.3 模型构建第50页
    5.4 持续性与非持续性扭亏方式对未来业绩影响的回归分析第50-54页
        5.4.1 描述性统计第50-51页
        5.4.2 均值检验第51页
        5.4.3 相关性分析第51-52页
        5.4.4 多元线性回归结果与分析第52-53页
        5.4.5 稳健性检验第53-54页
    5.5 采用两类扭亏方式与非持续性方式对未来业绩影响的回归分析第54-58页
        5.5.1 描述性统计第54-55页
        5.5.2 均值检验第55页
        5.5.3 相关性分析第55-56页
        5.5.4 多元线性回归结果与分析第56-58页
第6章 结论及建议第58-61页
    6.1 研究结论第58页
    6.2 相关建议第58-59页
        6.2.1 对投资者的建议第58-59页
        6.2.2 对监管机构的建议第59页
    6.3 研究不足及展望第59-61页
        6.3.1 研究不足第59页
        6.3.2 研究展望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5页
在学研究成果第65-66页
致谢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普通高中信息技术网络课程的设计和开发--以青岛二中为例
下一篇:人教版与苏教版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模块教材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