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硒的概述 | 第11-12页 |
1.1.1 硒与人体健康 | 第11页 |
1.1.2 补硒现状分析 | 第11页 |
1.1.3 恩施州富硒食品开发利用情况 | 第11-12页 |
1.2 硒的检测方法 | 第12-15页 |
1.2.1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 第12-13页 |
1.2.2 原子吸收光谱法 | 第13页 |
1.2.3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 第13-14页 |
1.2.4 荧光分光光度法 | 第14-15页 |
1.2.5 其他检测方法 | 第15页 |
1.3 食品样品前处理技术 | 第15-18页 |
1.3.1 敞开体系湿法消解 | 第15-16页 |
1.3.2 高压消解 | 第16-17页 |
1.3.3 微波消解 | 第17-18页 |
1.3.4 其他前处理方法 | 第18页 |
1.4 研究背景及目的 | 第18-19页 |
1.5 论文创新点 | 第19-20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0-29页 |
2.1 实验材料、试剂与设备 | 第20-21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20页 |
2.1.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0-21页 |
2.1.3 实验试剂 | 第21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1-28页 |
2.2.1 仪器运行条件优化 | 第21-23页 |
2.2.2 氢化物发生条件的优化 | 第23页 |
2.2.3 亚硝酸根离子对硒荧光信号的影响 | 第23-24页 |
2.2.4 氨基磺酸对亚硝酸根离子影响的消除 | 第24页 |
2.2.5 共存元素的干扰及铁氰化钾的消除作用 | 第24页 |
2.2.6 食品样品微波消解处理技术参数的优化 | 第24-25页 |
2.2.7 食品样品普通湿法消解处理条件优化 | 第25-26页 |
2.2.8 优化后食品中硒检测方法的评价 | 第26-27页 |
2.2.9 优化后的微波消解方法在其他检测方法中的应用 | 第27-28页 |
2.3 数据处理与制图 | 第28-29页 |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9-54页 |
3.1 仪器运行条件的筛选结果 | 第29-30页 |
3.1.1 灯电流的筛选结果 | 第29页 |
3.1.2 载气流速的筛选结果 | 第29-30页 |
3.1.3 负高压的筛选结果 | 第30页 |
3.2 氢化物发生条件的优化结果 | 第30-35页 |
3.2.1 单因素实验结果 | 第30-32页 |
3.2.2 响应面实验优化氢化物反应发生条件结果 | 第32-35页 |
3.3 亚硝酸根离子的影响 | 第35-36页 |
3.4 氨基磺酸的消除作用 | 第36-37页 |
3.5 共存元素的干扰及消除结果 | 第37页 |
3.6 微波消解各参数优化结果 | 第37-45页 |
3.6.1 微波消解体系优化结果 | 第37-39页 |
3.6.2 微波消解后氨基磺酸对氮氧化物的消除作用 | 第39页 |
3.6.3 微波消解预还原操作优化结果 | 第39-45页 |
3.7 普通湿法消解各参数优化结果 | 第45-49页 |
3.7.1 普通湿法消解体系筛选结果 | 第45-46页 |
3.7.2 普通湿法消解升温程序筛选 | 第46-47页 |
3.7.3 普通湿法消解预还原操作的优化 | 第47-49页 |
3.8 对氢化物原子荧光分光光谱法测硒评价结果 | 第49-51页 |
3.8.1 线性范围 | 第49-50页 |
3.8.2 硒检出限、灵敏度和精密度 | 第50页 |
3.8.3 方法准确度实验结果 | 第50-51页 |
3.9 前处理方法对其他检测方法的适用性 | 第51-54页 |
3.9.1 荧光法和邻苯二胺法测硒的标准曲线 | 第51-52页 |
3.9.2 食品样品的测定 | 第52-54页 |
第4章 讨论与结论 | 第54-58页 |
4.1 讨论 | 第54-56页 |
4.1.1 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测硒条件的影响 | 第54页 |
4.1.2 干扰元素的影响 | 第54-55页 |
4.1.3 样品前处理的影响 | 第55-56页 |
4.2 结论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