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论中“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话语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绪论 | 第9-19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9-11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对“小资产阶级文学形象”的研究 | 第11-12页 |
(2)对“小资产阶级文艺”的研究 | 第12页 |
(3)对“小资产阶级话语”的研究 | 第12-13页 |
(4)不可忽略国外相关研究的发展 | 第13页 |
三、研究趋势、意义与方法 | 第13-19页 |
(一)研究趋势 | 第13-14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5-19页 |
第一章“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概念的发展流变 | 第19-46页 |
第一节“知识分子”的概念 | 第19-29页 |
第二节“小资产阶级”概念 | 第29-43页 |
第三节“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概念 | 第43-46页 |
第二章“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话语的出场 | 第46-59页 |
第一节“革命文学”的倡导 | 第46-49页 |
第二节 对“小资产阶级”的全面批判 | 第49-52页 |
第三节“知识分子”“小资产阶级化”的三副面相 | 第52-59页 |
第三章“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话语的成型 | 第59-86页 |
第一节 延安时期的“知识分子”政策 | 第59-64页 |
第二节“思想改造”的提出 | 第64-69页 |
第三节“思想改造”的运作模式 | 第69-78页 |
第四节“知识分子”的自我改造 | 第78-86页 |
第四章“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话语的调整 | 第86-100页 |
第一节 第一次调整:刚性语境中的隙缝 | 第86-92页 |
第二节 第二次调整:“知识分子”属性再认识 | 第92-97页 |
第三节 定位之难:“摘帽”的复杂性 | 第97-100页 |
第五章 话语消解:“小资”概念的出现 | 第100-113页 |
第一节“小资”的所指迁转 | 第100-106页 |
第二节“小资”的文化与审美品格 | 第106-113页 |
余论:阶级对文化与审美的僭越 | 第113-124页 |
参考文献 | 第124-129页 |
攻读博士期间科研成果 | 第129-130页 |
后记 | 第130-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