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论文--意识与潜意识论文

内隐序列学习中意识知识和无意识知识的测量

摘要第1-6页
英文摘要第6-10页
第一章 研究背景第10-39页
 1 内隐学习概念界定的发展第10-12页
   ·任务分离逻辑下的内隐学习第10-11页
   ·加工分离逻辑下的内隐学习第11-12页
 2 内隐序列学习第12-24页
   ·实验范式第12-14页
   ·序列规则第14-16页
   ·序列反应时任务中意识性的测量方法第16-24页
 3 内隐序列表征的主要观点第24-31页
   ·S-S学习(基于刺激的知觉学习)第25-26页
   ·R-R学习(基于反应的动作学习)第26-27页
   ·反应效果第27-29页
   ·序列规则与序列片段第29-31页
 4 内隐序列表征的影响因素第31-39页
   ·反应-刺激间隔第31-33页
   ·序列结构第33-34页
   ·注意因素第34-35页
   ·练习因素第35-37页
   ·人格因素第37-38页
   ·年龄因素第38-39页
第二章 研究意义与框架第39-49页
 1 问题提出第39-44页
 2 研究意义第44-45页
   ·理论价值第44页
   ·应用价值第44-45页
 3 研究框架第45-48页
 4 创新之处第48-49页
第三章 实验研究第49-100页
 研究一 三种测验的效度检验第49-75页
   ·问题提出第49-50页
   ·实验一:序列生成测验的效度检验第50-59页
   ·实验二:片段再认测验的效度检验第59-66页
   ·实验三:以习得量为指标的有效性分析第66-74页
   ·总结第74-75页
 研究二:两种测验的敏感性分析第75-89页
   ·问题提出第75-76页
   ·实验四:高、低参与度对内隐序列学习的影响第76-82页
   ·实验五:认知负荷对内隐序列学习的影响第82-89页
   ·总结第89页
 研究三 内隐序列学习进程中的意识和无意识第89-100页
   ·问题提出第89-90页
   ·实验六:内隐序列学习进程中的意识性提取和熟悉性加工第90-94页
   ·实验七:内隐序列学习后意识知识和无意识知识的保持第94-98页
   ·总结讨论第98-100页
第四章 总讨论和研究展望第100-110页
 1 总讨论第100-108页
   ·实验逻辑分析第100-103页
   ·实验设计的特征分析第103-104页
   ·序列生成任务与片段再认任务的比较第104-105页
   ·实验数据的理论拟合第105-108页
 2 研究展望第108-109页
 3 总结论第109-110页
参考文献第110-129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29-130页
后记第130-131页

论文共13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现代文论中“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话语研究
下一篇:禅宗诗学的跨文化阐释—加里·斯奈德禅宗思想的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