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拍”的语音系统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绪论 | 第10-13页 |
(一)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二)文本版本 | 第11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文献整理法 | 第11页 |
2.数据统计法 | 第11页 |
3.韵脚系联法 | 第11-12页 |
(四)本论文的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一、“二拍”的语音材料 | 第13-45页 |
(一)谐音材料 | 第13-14页 |
(二)异文通假材料 | 第14-39页 |
1. 异文材料 | 第14-24页 |
2. 通假材料 | 第24-39页 |
(三)韵文材料 | 第39-45页 |
1. 诗的韵脚 | 第40-41页 |
2. 词的韵脚 | 第41-44页 |
3. 杂体韵文的韵脚 | 第44-45页 |
二、“二拍”的声母系统 | 第45-53页 |
(一)声母系统特点 | 第45-50页 |
1. 浊音清化 | 第45-47页 |
2. 知、章、庄的合流 | 第47页 |
3. [t?]、[t?‘]、[?]的出现 | 第47-48页 |
4. 平舌卷舌基本区分清楚 | 第48-50页 |
5. 零声母使用的扩大 | 第50页 |
(二)“二拍”的声母系统构拟 | 第50-51页 |
(三)“二拍”声母系统与相关韵书声母系统的比较 | 第51-53页 |
三、“二拍”的韵母系统 | 第53-82页 |
(一)韵文的用韵情况 | 第53-78页 |
1. 诗的用韵 | 第53-66页 |
2. 词的用韵 | 第66-70页 |
3. 杂体韵文的用韵 | 第70-78页 |
(二)“二拍”韵文材料所反映的语音特点 | 第78-80页 |
1. 梗摄与曾摄的合流 | 第78页 |
2. [-m]韵尾的消失 | 第78-79页 |
3. 入声字仍然存在 | 第79-80页 |
4. [y]韵母的产生 | 第80页 |
(三)“二拍”的韵母系统构拟 | 第80-82页 |
四、“二拍”的声调系统 | 第82-86页 |
(一)平分阴阳 | 第82-83页 |
1. 平声的清声母读阴平调用例 | 第82页 |
2.平声的浊声母读阳平调用例 | 第82-83页 |
3.特殊用例 | 第83页 |
(二)浊上变去 | 第83-84页 |
(三)入派四声 | 第84-86页 |
1. 阴平字 | 第84页 |
2. 阳平字 | 第84页 |
3. 上声字 | 第84-85页 |
4. 去声字 | 第85-86页 |
总结 | 第86-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1页 |
致谢 | 第91-92页 |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2-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