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10页 |
1 引言 | 第10-12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2-24页 |
·积极心理学相关研究 | 第12-15页 |
·积极心理学的概念 | 第12页 |
·积极心理学的产生背景 | 第12-13页 |
·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主要领域 | 第13页 |
·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特征 | 第13-15页 |
·相关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页 |
·已有研究的不足 | 第16-18页 |
·尚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践研究 | 第16页 |
·积极心理学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的运用不足,纵向研究较少 | 第16-17页 |
·积极心理学己有的成果,还需进一步归纳、整理和系统化 | 第17页 |
·“自人价值观至上”的价值取向 | 第17页 |
·表现出一定的话语霸权 | 第17-18页 |
·对积极心理品质的研究 | 第18-21页 |
·“积极心理品质”的概念 | 第18页 |
·积极心理品质的结构 | 第18-19页 |
·积极心理品质的测量 | 第19-20页 |
·建构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干预方案具有可操作性 | 第20页 |
·已有研究评述 | 第20-21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21-22页 |
·理论意义 | 第21页 |
·实践意义 | 第21-22页 |
·研究构想 | 第22-24页 |
·研究目的 | 第22页 |
·研究步骤 | 第22-23页 |
·数据统计 | 第23-24页 |
3 研究一 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心理健康现状调查 | 第24-35页 |
·调查目的 | 第24页 |
·调查对象 | 第24页 |
·调查方法及程序 | 第24页 |
·调查结果分析及讨论 | 第24-35页 |
·《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结果 | 第24-25页 |
·《当代大学生主要积极品质问卷调查表》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25-33页 |
·大学生心理健康、积极心理品质调查结果分析和讨论 | 第33-35页 |
4 研究二 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 第35-38页 |
·积极心理品质各因子与SCL-90各因子的相关分析 | 第35-36页 |
·积极心理品质各因子与SCL-90各因子的回归分析 | 第36-37页 |
·讨论 | 第37-38页 |
5 研究三 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干预研究 | 第38-45页 |
·研究目的 | 第38页 |
·研究对象 | 第38页 |
·研究方法 | 第38页 |
·实验设计 | 第38页 |
·研究程序 | 第38-39页 |
·训练材料与方法 | 第39-40页 |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40-42页 |
·对照班与实验班前后测及其增量的差异分析 | 第40-42页 |
·实验班前、后测数据比较 | 第42页 |
·讨论与分析 | 第42-45页 |
·干预效果评估 | 第42-43页 |
·被试对辅导过程的评价 | 第43页 |
·反思与建议 | 第43-45页 |
6 研究结论、对策建议与研究反思 | 第45-48页 |
·研究结论 | 第45页 |
·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建议与对策 | 第45-46页 |
·研究反思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附录A | 第52-57页 |
附录B | 第57-60页 |
附录C | 第60-61页 |
附录D | 第61-62页 |
附录E | 第62-64页 |
附录F | 第64-71页 |
附录G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