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1 引言 | 第11-18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教学目标对于教学的重要性 | 第11-12页 |
·教学实践中,目标教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 第12页 |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 | 第12页 |
·课题研究综述 | 第12-17页 |
·国外现状 | 第12-14页 |
·国内现状 | 第14-17页 |
·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理论意义 | 第17页 |
·实践意义 | 第17-18页 |
2 理论概述 | 第18-28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8-21页 |
·教学目标 | 第18-19页 |
·教学目标的呈现 | 第19-21页 |
·理论基础 | 第21-28页 |
·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 第21-24页 |
·课堂教学的板块理论 | 第24-25页 |
·建构主义理论 | 第25-26页 |
·活动理论学说 | 第26-28页 |
3 研究过程与方法 | 第28-31页 |
·研究方法 | 第28页 |
·观察法 | 第28页 |
·统计分析法 | 第28页 |
·研究过程 | 第28-31页 |
·资料搜集,确定样本 | 第28-29页 |
·设计统计量表 | 第29-31页 |
4 统计分析与结论——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目标呈现的现状 | 第31-68页 |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目标呈现的整体分析 | 第31-45页 |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上呈现的目标分类 | 第31-35页 |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目标呈现的时机 | 第35-39页 |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目标呈现的方式 | 第39-45页 |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目标呈现状况的统计与分析 | 第45-68页 |
·宏观目标呈现的统计结果 | 第45-53页 |
·微观目标呈现状况的的统计与分析 | 第53-68页 |
5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目标呈现的策略 | 第68-115页 |
·重新加工教学目标,转换成适合呈现的目标 | 第68-72页 |
·“明示”目标向“暗示”目标的转换 | 第68-69页 |
·“明示”向“暗示”目标转换的三种形式 | 第69-71页 |
·“暗示”目标呈现的要素组成和制定 | 第71-72页 |
·基于不同内容的目标呈现策略 | 第72-81页 |
·“元素化合物”内容的目标呈现策略 | 第72-77页 |
·“概念原理”内容的目标呈现策略 | 第77-81页 |
·选择和呈现方式相对应的学习活动落实“暗示”的目标 | 第81-91页 |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学习活动的分类 | 第81-82页 |
·微观目标的落实过程 | 第82-83页 |
·“提出问题”方式“暗示”目标的落实过程 | 第83-86页 |
·“布置任务”方式“暗示”目标的落实过程 | 第86-89页 |
·“布置实验”方式“暗示”目标的落实过程 | 第89-91页 |
·基于不同呈现方式的目标呈现策略 | 第91-112页 |
·基于微观目标呈现方式的整体呈现策略 | 第91-99页 |
·不同呈现方式的呈现策略 | 第99-112页 |
·对呈现的教学目标及时反馈 | 第112页 |
·结尾板块的目标反馈策略 | 第112-115页 |
6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目标呈现策略的应用 | 第115-130页 |
·初中化学常态课堂教学目标呈现现状 | 第115-122页 |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目标呈现策略的应用 | 第122-130页 |
·应用目标呈现的策略,设计教学过程 | 第122-123页 |
·“元素化合物”内容为载体的案例设计 | 第123-127页 |
·“概念原理”内容为载体的案例设计 | 第127-130页 |
7 结论与反思 | 第130-133页 |
·结论 | 第130-131页 |
·反思 | 第131-133页 |
参考文献 | 第133-138页 |
后记(含致谢) | 第138-1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