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自然进化,抑或是刻意教育--祖辈、父辈和子辈的生活流淌
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5页 |
中文文摘 | 第5-9页 |
目录 | 第9-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5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5-19页 |
第三节 范畴界定 | 第19-21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21-23页 |
第二章 乡村的生活气质 | 第23-37页 |
第一节 家庭解组 | 第23-29页 |
第二节 道德与文化危机 | 第29-30页 |
第三节 社会、文化结构解体 | 第30-32页 |
第四节 文化教育失去了依靠 | 第32-34页 |
第五节 谁是有文化的人 | 第34-37页 |
第三章 祖辈的生活流淌 | 第37-57页 |
第一节 即事是学,即事即道 | 第37-40页 |
第二节 欲求——一切为了吃饭 | 第40-46页 |
第三节 沉默的夕阳——生活世界何其无奈 | 第46-47页 |
第四节 自由、闲暇、安宁 | 第47-49页 |
第五节 老人需要教育吗? | 第49-57页 |
第四章 父辈的生活流淌 | 第57-79页 |
第一节 泥土与机器 | 第57-64页 |
第二节 漂泊与放逐——没有硝烟的战争 | 第64-66页 |
第三节 变与不变 | 第66-72页 |
第四节 矛盾与不安 | 第72-79页 |
第五章 子辈的生活流淌 | 第79-97页 |
第一节 见闻 | 第80-86页 |
第二节 子不承父业 | 第86-93页 |
第三节 无根的一代一子辈 | 第93-97页 |
第六章 结语——乡村,农民,教育 | 第97-107页 |
第一节 乡村的自然进化——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 第99-100页 |
第二节 农民——自掘坟墓 | 第100-102页 |
第三节 否定与继承——教育的另一种工夫 | 第102-107页 |
参考文献 | 第107-109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109-111页 |
致谢 | 第111-113页 |
个人简历 | 第113-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