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一、引言 | 第8-16页 |
(一) 《說文》逸字、佚字與新附字 | 第8-10页 |
(二) 前人關於《說文》佚字的研究概況 | 第10-13页 |
(三) 張鳴珂《說文佚字考》研究现状及對其進行研究的意義 | 第13-16页 |
二、張鳴珂生平及其著述 | 第16-20页 |
三、《說文佚字考》的體例 | 第20-26页 |
(一) 编排醴例 | 第20页 |
(二) 說解體例 | 第20-26页 |
四、《說文佚字考》的内容研究 | 第26-56页 |
(一) 所收佚字來源和考訂佚字的方法與原则 | 第26-29页 |
1. 收字來源 | 第26-27页 |
2. 考訂佚字的方法與原则 | 第27-29页 |
(二) 对佚字的歸類研究 | 第29-31页 |
(三) 考辨佚字 | 第31-56页 |
1. 所列《說文》和諸家佚字之說概況 | 第31-33页 |
2. 張鳴珂對佚字的考辨情況 | 第33-56页 |
五、《說文佚字考》與鄭珍《說文逸字》、王煦《說文五翼·拾遗》比较 | 第56-66页 |
(一) 與鄭珍《說文逸字》比较 | 第56-61页 |
1. 髓例比较 | 第57页 |
2. 所收佚字考辨内容比较 | 第57-61页 |
(二) 與王煦《說文五翼·拾遗》比较 | 第61-66页 |
1. 體例比较 | 第61-62页 |
2. 所收佚字考辨内容比较 | 第62-66页 |
六、《說文佚字考》的成就與局限 | 第66-72页 |
(一) 博觀约取,博采通人,條理明晰,資料可参 | 第66-67页 |
(二) 所加案語對研究佚字文献资料的補充 | 第67-68页 |
(三) 對佚字歸類有所混淆,解說或有误 | 第68-69页 |
(四) 考辨佚字鲜有論断 | 第69-72页 |
七、結捂 | 第72-74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附錄 | 第78-82页 |
附錄1:《說文佚字考》所收佚字目 | 第78-79页 |
附缘2:《說文佚字考·跋》 | 第79-80页 |
附缘3:全書輯錄有關《說文》佚字之說三十四家及有關著作(表) | 第80-82页 |
致谢 | 第82-84页 |
攻讀學位期間研究成果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