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一、前言 | 第8-11页 |
·研究的对象、范围 | 第8-9页 |
·论文使用的语料 | 第9-10页 |
·论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0页 |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0-11页 |
二、网络流行语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态势 | 第11-18页 |
·网络流行语的产生 | 第11-13页 |
·网络流行语的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网络流行语的界定 | 第13-14页 |
·国外网络流行语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国内网络流行语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网络流行语的发展趋势 | 第16-17页 |
·网络流行语研究展望 | 第17-18页 |
三、"贾君鹏现象":"雷人"的网络造句运动 | 第18-29页 |
·"贾君鹏现象"的发展脉络 | 第18-21页 |
·出现:"贾君鹏"是这样走红的 | 第18页 |
·发展"贾君鹏"是策划还是意外? | 第18-19页 |
·高峰:不断升级的"贾君鹏" | 第19-20页 |
·平静:被"寂寞党"取而代之的"贾君鹏" | 第20页 |
·落幕:曲终人散的"贾君鹏" | 第20-21页 |
·网友为"贾君鹏"搭建的万层大楼 | 第21-24页 |
·山寨版"贾君鹏现象" | 第24-26页 |
·"贾君鹏"已成为广告新宠 | 第24页 |
·"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变体的方言版 | 第24-25页 |
·"贾君鹏,你妈妈叫你回家吃饭"派生的"贾君鹏,X"族 | 第25页 |
·"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衍生的"家族部落" | 第25-26页 |
·"贾君鹏"引发的网络狂欢 | 第26-29页 |
四、"贾君鹏现象"的流行动因分析 | 第29-34页 |
·语言外部原因 | 第29-32页 |
·网络媒介"推波助澜"的营销需求 | 第29页 |
·网络文化"从众认同"的心理需求 | 第29-30页 |
·社会群体"制造事件"的情感需求 | 第30-31页 |
·部分网民"恶搞文化"的心态需求 | 第31页 |
·中国网民变相的"看客心理"身份的再现 | 第31-32页 |
·语言学视角下"贾君鹏"流行的原因 | 第32-34页 |
·"句子模"的衍生机制 | 第32-33页 |
·语言经济性原则和类推机制的共同作用 | 第33页 |
·求新求异的语言文化心理 | 第33-34页 |
五、现代传媒对网络流行语的作用与影响 | 第34-46页 |
·传播媒介的发展形态 | 第34-38页 |
·"纸媒"时代-19世纪的报刊 | 第35-36页 |
·广播时代 | 第36-37页 |
·电视时代 | 第37页 |
·"第四媒体"-网络 | 第37-38页 |
·网络之于网络流行语 | 第38-46页 |
·信息技术和国际互联网支撑网络流行语 | 第38-39页 |
·网络的时效性和交互性助长网络流行语 | 第39-40页 |
·以青少年为主体的网民群体成为网络流行语产生的重要根基 | 第40页 |
·后现代网络亚文化助推网络流行语 | 第40-41页 |
·网民由"恶搞"转入到对社会重大事件的关注催生网络流行语 | 第41-46页 |
六、余论 | 第46-48页 |
后记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4页 |
附录 | 第54-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