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音乐论文--音乐理论论文--民族音乐研究论文

广西忻城县壮族民歌研究

中文提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0页
绪论第10-15页
 一、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第10-12页
 二、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第12-13页
 三、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第13-15页
第一章 忻城壮族民歌的生存背景与现实存见第15-23页
 第一节 忻城壮族民歌的生存背景第15-20页
  一、 生态环境第15页
  二、 物质文化第15-16页
  三、 语言文字第16-19页
  四、 民俗风情第19-20页
 第二节 忻城壮族民歌的现时存见第20-23页
  一、 田野考察中的见闻第20页
  二、 忻城壮族民歌的兴盛第20-21页
  三、 忻城壮族民歌的传承第21-23页
第二章 忻城县壮族民歌概述第23-31页
 第一节 歌种述略第23-26页
  一、 各种称谓第23-25页
  二、 演唱形式第25页
  三、 流传地域第25-26页
 第二节 题材内容第26-28页
  一、 爱情婚姻第27页
  二、 道德礼仪第27页
  三、 历史传说第27页
  四、 社会生活第27-28页
  五、 生产劳动第28页
  六、 时事政策第28页
 第三节 演唱场合第28-31页
  一、 歌圩第28-30页
  二、 民间仪式第30页
  三、 比赛活动第30-31页
第三章 忻城县壮族民歌的艺术特色第31-48页
 第一节 词曲结构第31-38页
  一、 五言四句结构型第31-35页
  二、 五三五结构型第35-36页
  三、 七言四句结构型第36-38页
 第二节 调式音列第38-40页
  一、 四声音列第38-39页
  二、 五声性徵调式音列第39-40页
 第三节 旋律色彩第40-44页
  一、 基本旋法第40-41页
  二、 旋律走势第41-42页
  三、 旋律发展手法第42-43页
  四、 特征音调第43-44页
 第四节 节奏律动第44-45页
  一、 均分律动第44页
  二、 半均分律动第44页
  三、 非均分律动第44-45页
 第五节 演唱特征第45-46页
  一、 发声的自然性第45页
  二、 衬词衬句使用的丰富性第45页
  三、 演唱的即兴性第45-46页
  四、 无伴奏演唱第46页
 第六节 歌词的艺术特色第46-48页
第四章 忻城壮族民歌文化中的“人”“事”“物”第48-62页
 第一节 民歌文化中的“人”第48-52页
  一、 唱歌之人第48-50页
  二、 听歌之人第50-51页
  三、 歌中之人第51-52页
 第二节 民歌文化中的“事”第52-57页
  一、 歌中的传统习俗第52-54页
  二、 歌中的社会体制第54-56页
  三、 民歌中的参与之事第56-57页
 第三节 民歌文化中的“物”第57-62页
  一、 方块壮字歌本第58-60页
  二、 电子媒介第60-62页
结语第62-64页
主要参考著作及文献第64-68页
附录一:谱例第68-81页
附录二:图片第81-85页
附录三:采访部分歌手简介第85-87页
谢辞第87-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张以达的童声合唱研究
下一篇:抗冻相关蛋白数据库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