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新生代”员工激励问题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致谢 | 第7-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论文选题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系 | 第11-12页 |
·激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功能 | 第11页 |
·激励是经济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结合点 | 第11页 |
·企业“新生代”员工激励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2-15页 |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研究思路与框架 | 第15-17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7-28页 |
·研究对象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知识型员工的定义 | 第17页 |
·“新生代”员工的定义 | 第17-18页 |
·管理激励理论 | 第18-23页 |
·激励的内涵 | 第18页 |
·激励的作用 | 第18-20页 |
·西方经典激励理论回顾 | 第20-23页 |
·思想政治教育激励理论 | 第23-24页 |
·思想政治激励教育的内容 | 第23-24页 |
·思想政治激励教育的方式和途径 | 第24页 |
·马克思主义人才观 | 第24-28页 |
·重视人才的作用 | 第25-26页 |
·重视人才的培养 | 第26页 |
·重视人才的全面发展 | 第26-28页 |
第三章 “新生代”员工的个性特征与激励需求 | 第28-34页 |
·“新生代”员工的成长背景与个性特征 | 第28-32页 |
·“新生代”员工的成长背景 | 第28-30页 |
·“新生代”员工的个性特征 | 第30-32页 |
·“新生代”员工的激励需求 | 第32-34页 |
·薪酬待遇与福利 | 第32页 |
·工作氛围与环境 | 第32-33页 |
·组织认可与信任 | 第33页 |
·个人成长与发展 | 第33-34页 |
第四章 我国企业“新生代”员工管理困境与激励现状 | 第34-38页 |
·企业“新生代”员工管理困境 | 第34-35页 |
·职位定位不清,自我定位过高 | 第34页 |
·过分关注自我,缺乏合作精神 | 第34页 |
·抗压能力不强,流动意愿明显 | 第34-35页 |
·厌倦规章制度,缺少责任意识 | 第35页 |
·企业“新生代”员工激励现状 | 第35-38页 |
·激励决策缺乏针对性 | 第35-36页 |
·激励手段缺乏多样性 | 第36页 |
·激励模式缺乏灵活性 | 第36页 |
·激励标准缺乏公平性 | 第36页 |
·激励对象缺乏全面性 | 第36-37页 |
·激励结果缺乏反馈性 | 第37-38页 |
第五章 优化我国企业“新生代”员工激励的策略 | 第38-43页 |
·基于基本需求的激励策略 | 第38-39页 |
·薪酬福利激励 | 第38页 |
·环境氛围激励 | 第38-39页 |
·基于组织融入的激励策略 | 第39-40页 |
·企业文化激励 | 第39页 |
·平等尊重激励 | 第39页 |
·信任授权激励 | 第39-40页 |
·基于自我实现的激励策略 | 第40-41页 |
·培训激励 | 第40页 |
·成就激励 | 第40页 |
·自我激励 | 第40-41页 |
·基于道德精神的激励策略 | 第41页 |
·道德激励 | 第41页 |
·精神激励 | 第41页 |
·基于休闲活动的激励策略 | 第41-43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43-44页 |
·研究结论 | 第43页 |
·研究展望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