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世界金融、银行论文--金融市场论文--金融危机论文

国际金融危机成因、影响及当代反思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致谢第8-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1页
   ·选题背景与意义第14-15页
     ·选题背景第14-15页
     ·选题意义第15页
   ·研究综述第15-18页
     ·国内研究综述第15-17页
     ·国外研究综述第17-18页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第18-21页
     ·研究方法第18-19页
     ·研究内容第19页
     ·本文创新点第19-21页
第二章 金融危机概述第21-29页
   ·金融危机的经济论述第21-24页
     ·金融危机的爆发诱因第21-22页
       ·金融资本市场第21页
       ·金融创新工具第21-22页
       ·商业经济周期第22页
     ·金融危机的传导过程第22-24页
       ·不同市场之间的传导第22-23页
       ·不同地理空间上的传播第23页
       ·不同经济间的传导第23-24页
   ·金融危机的表现第24-25页
     ·三十年代大萧条第24页
     ·东南亚金融危机第24页
     ·国际金融危机第24-25页
   ·国际金融危机的延续第25-29页
     ·欧洲债务危机第25-26页
       ·概述第25页
       ·原因第25-26页
       ·解决措施第26页
     ·占领华尔街事件第26-29页
       ·概述第26-27页
       ·原因第27页
       ·现状第27-29页
第三章 金融危机的机理分析第29-38页
   ·金融危机爆发的实质第29-31页
     ·金融危机的可能性与现实性第29-30页
       ·金融危机的可能性第29页
       ·金融危机的现实性第29-30页
     ·金融危机的形成第30页
       ·危机形成的原因第30页
       ·危机形成的条件第30页
     ·金融危机的周期和扩散第30-31页
       ·金融危机的周期第30页
       ·金融危机的扩散第30-31页
   ·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第31-34页
     ·经济理论层面的原因分析第31-32页
       ·制度因素第31页
       ·政策因素第31页
       ·市场因素第31-32页
       ·周期因素第32页
     ·马克思理论层面的原因分析第32-34页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第32页
       ·直接原因——虚拟经济的膨胀第32-33页
       ·传导条件——金融监管的缺失第33-34页
   ·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第34-38页
     ·对经济领域的影响第34页
       ·美国金融制度重建第34页
       ·全球金融机构损失惨重第34页
       ·实体经济带深受影响第34页
     ·对政治政策的影响第34-35页
       ·财政状况变弱第34页
       ·债务压力加剧第34-35页
       ·公共干预增多第35页
       ·政府监管加强第35页
     ·对思想领域的影响第35-36页
       ·马克思主义理论第35页
       ·经济全球化理论第35-36页
       ·自由经济理念第36页
       ·贸易保护主义思想第36页
     ·对国际关系的影响第36-38页
       ·美国霸权现状不变第36页
       ·西方国家地位动摇第36页
       ·国际新秩序建立第36-37页
       ·国家间合作加强第37-38页
第四章 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及应对措施第38-48页
   ·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第38-42页
     ·对我国发展的不利影响第38-40页
       ·金融方面第38-39页
       ·经济方面第39-40页
       ·政策方面第40页
       ·就业方面第40页
     ·对我国发展的有利影响第40-42页
       ·市场潜力第40页
       ·重大机遇第40-41页
       ·政策扶持第41页
       ·人才优势第41页
       ·外交关系第41页
       ·国际地位第41-42页
       ·人民币国际化第42页
   ·金融危机的应对措施第42-48页
     ·保障经济平稳增长第42-43页
       ·加强投资第42-43页
       ·促进出口第43页
       ·扩大内需第43页
     ·积极的财政政策第43-44页
       ·重点项目建设第44页
       ·改善民生政策第44页
       ·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政策第44页
       ·结构性减税政策第44页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第44-45页
       ·协调经济金融第45页
       ·稳步市场开放第45页
       ·监督金融中介第45页
       ·适度金融创新第45页
     ·构建金融安全体系第45-46页
       ·加强风险监管第46页
       ·强化过程控制第46页
       ·建立预警机制第46页
       ·构建披露机制第46页
     ·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第46-48页
       ·国际环境第46-47页
       ·国内环境第47-48页
第五章 金融危机带来的哲学反思与当代启示第48-59页
   ·金融危机的哲学反思第48-52页
     ·金融危机爆发的必然性第48-49页
       ·危机是资本主义的必然产物第48页
       ·资本主义根本矛盾不可调和第48-49页
       ·虚拟资本与现实资本矛盾第49页
     ·市场经济背景下的整体性第49-50页
       ·经济全球化的推动第49页
       ·市场经济的作用第49-50页
       ·我国的特殊情况第50页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第50-52页
       ·社会主义的必然趋势第50页
       ·社会主义的曲折前进第50页
       ·社会主义的发展机遇第50-51页
       ·中国发展模式的证明第51-52页
   ·金融危机的当代启示第52-59页
     ·对全球化本质的揭示第52-53页
       ·全球化的两面性第52页
       ·全球化与经济危机第52-53页
     ·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再思考第53-55页
       ·“华盛顿共识”的弊端第53-54页
       ·西方民主遭受质疑第54-55页
     ·中国发展模式的再思考第55-59页
       ·政治上的启示第55-56页
       ·经济上的启示第56-57页
       ·思想上的启示第57-59页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第59-61页
   ·结论第59页
   ·展望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3-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企业“新生代”员工激励问题研究
下一篇:输电线路监测网路由技术与网络可靠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