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职业技术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

海南省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调查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引言第10-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8页
 一、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1-12页
 二、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第12-13页
  (一) 研究目标第12-13页
  (二) 研究思路第13页
  (三) 研究方法第13页
 三、 文献综述第13-18页
  (一) 国外相关研究与实践情况第13-15页
   1. 德国第13-14页
   2. 美国第14页
   3. 澳大利亚第14页
   4. 日本第14-15页
   5. 国外相关研究与实践简要评述第15页
  (二) 国内相关研究与实践情况第15-18页
   1.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内涵的研究第15页
   2.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现状与问题的研究第15-16页
   3.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对策的研究第16页
   4.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的研究第16-17页
   5. 国内相关研究与实践简要评析第17-18页
第二章 海南省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现状的调查与分析第18-27页
 一、 调查过程第18-19页
  1. 调查对象选取第18页
  2. 调查设计第18页
  3. 调查问卷发放与统计第18-19页
 二、 调查内容与结果分析第19-27页
  (一) 师资结构总体状况第19-21页
  (二) 兼职教师队伍基本情况第21-22页
  (三) 教师对“双师型”内涵的认识第22页
  (四) “双师型”教师继续教育现状第22-24页
  (五) “双师型”教师的薪酬待遇第24-25页
  (六) “双师型”教师的管理制度第25页
  (七) “双师型”教师的工作满意度第25-27页
第三章 海南省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第27-34页
 一、 社会因素第27-29页
  (一) 政府财政投入和监管有限,缺少相关政策支持第27页
  (二) 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同度较低,对“双师型”教师认识不清第27-28页
  (三) 企业对高职“双师型”教师的认知度不高,产教结合薄弱第28-29页
 二、 院校自身因素第29-31页
  (一) 重理论轻实践,脱离生产实际第29页
  (二) 缺乏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的整体规划第29-30页
  (三) 考核评价制度滞后第30页
  (四) 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激励机制第30-31页
 三、 教师自身因素第31-32页
  (一) 教师的理论知识滞后第31-32页
  (二) 教师的积极性不高第32页
 四、 “双师型”教师教育体系因素第32-34页
  (一) 培养与专业结合不紧密第32页
  (二) 课程教材内容滞后第32-33页
  (三) 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脱节第33-34页
第四章 海南省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对策探讨第34-42页
 一、 政府要加大对高职教育的扶持力度第34-35页
  (一) 加强舆论引导,创设“双师型”教师成长的良好环境第34页
  (二) 出台政策,构建企业参与“双师型”教师培养的保障体系第34-35页
  (三) 加大投入,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多元投入机制第35页
 二、 建立和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第35-37页
  (一) 加强“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建设第35-36页
  (二) 加大“双师型”教师教育改革的力度第36页
  (三) 完善“双师型”教师的继续教育制度第36-37页
 三、 拓宽师资渠道,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第37-38页
  (一) 确定遴选标准,多渠道引进兼职教师第37-38页
  (二) 对引进的兼职教师进行继续教育第38页
  (三) 加强对兼职教师的管理与考核第38页
 四、 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管理体制第38-42页
  (一) 规范高职“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第38-39页
  (二) 建立科学的“双师型”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第39-40页
  (三) 构建有效的“双师型”教师激励导向机制第40-42页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42-44页
 一、 研究结论与反思第42-43页
  (一) 研究结论第42页
  (二) 本研究的创新点第42-43页
  (三)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第43页
 二、 后续研究及工作展望第43-44页
注释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7页
附录一:教师调查问卷第47-51页
附录二:领导访谈提纲第51-52页
后记第52-5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情况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当代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
下一篇:陕西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教育实习现状的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