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绪论 | 第8-16页 |
(一)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 问题的提出 | 第8页 |
2. 研究的意义 | 第8-9页 |
(二)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 关于高师课堂教学现状的研究综述 | 第9-10页 |
2. 关于高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三) 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点 | 第12-14页 |
1.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3.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3-14页 |
(四)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4-16页 |
1. 高师课堂教学 | 第14页 |
2. TRP 教学模式 | 第14-16页 |
一、 TRP 教学模式及引入高师课堂教学的价值 | 第16-19页 |
(一) TRP 教学模式 | 第16-17页 |
1. TRP 教学模式的内涵 | 第16页 |
2. TRP 教学模式的特征 | 第16-17页 |
(二) TRP 教学模式引入高师课堂教学的价值 | 第17-19页 |
1. 提高课堂效率 | 第17-18页 |
2. 与中小学课堂对接 | 第18页 |
3. 彰显高师的培养特色 | 第18-19页 |
二、 TRP 教学模式建构的理论基础及目标 | 第19-22页 |
(一)高师课堂教学 TRP 教学模式建构的理论基础 | 第19-20页 |
1. 建构主义理论 | 第19页 |
2. 主体教育理论 | 第19页 |
3. 体验学习理论 | 第19-20页 |
4. 行动研究理论 | 第20页 |
(二)高师课堂教学 TRP 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 | 第20-22页 |
1.专业理论目标 | 第20-21页 |
2.专业技能领域 | 第21页 |
3.专业情感领域 | 第21-22页 |
三、 TRP 教学模式的操作过程 | 第22-25页 |
(一) TRP 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 | 第22-23页 |
1.资料收集、课前准备 | 第22页 |
2.小组演练、相互评议 | 第22页 |
3.模拟课堂、实景教学 | 第22-23页 |
4.教师指导、自我评析 | 第23页 |
(二) TRP 教学模式的评价策略 | 第23-25页 |
1.评价的基本理念 | 第23页 |
2.评价的基本方法 | 第23-25页 |
四、 TRP 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 | 第25-28页 |
(一) 实验目的、假设及实验设计 | 第25页 |
1. 实验假设、假设 | 第25页 |
2. 实验设计 | 第25页 |
(二) 实验结果分析 | 第25-28页 |
1. 教育理论知识方面的测验结果分析 | 第25-26页 |
2. 教学实践技能方面的测试结果分析 | 第26页 |
3. 教师的专业的情意的方面测试的结果的分析 | 第26-28页 |
五、 思考与建议 | 第28-29页 |
结语 | 第29-30页 |
后记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3页 |
附录 | 第33-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