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的“好课观”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s | 第8-13页 |
一、语文“好课观”研究的现状与意义 | 第13-16页 |
(一) 语文“好课观”研究的现状 | 第13-14页 |
(二) 语文“好课观”研究的意义 | 第14-16页 |
二、语文“好课观”的历史观照 | 第16-20页 |
(一) 古代的语文“好课观” | 第16-17页 |
(二) 近现代的语文“好课观” | 第17-19页 |
(三) 当代的语文“好课观” | 第19-20页 |
三、语文“好课观”的基本思想 | 第20-29页 |
(一) 语文“好课观”的价值追求 | 第20-23页 |
(二) 语文“好课观”的基本技能 | 第23-25页 |
(三) 语文“好课观”的文化体认 | 第25-29页 |
四、语文“好课观”构成的三个维度 | 第29-39页 |
(一) 语文“好课观”的教材观 | 第29-33页 |
(二) 语文“好课观”的教学观 | 第33-36页 |
(三) 语文“好课观”的评课观 | 第36-39页 |
五、语文“好课观”视阈下的案例分析 | 第39-44页 |
(一) 钱梦龙《死海不死》的案例评析 | 第39-40页 |
(二) 魏书生《统筹方法》的案例评析 | 第40-41页 |
(三) 李镇西《给女儿的信》的案例评析 | 第41-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附录 | 第45-74页 |
注释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