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13页 |
选题动机 | 第8-9页 |
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研究方法与主要内容 | 第11-13页 |
1. ERM整合框架:考察内部审计的背景 | 第13-28页 |
·ERM的理论概述 | 第13-20页 |
·ERM产生的背景 | 第13-15页 |
·ERM的内涵 | 第15-19页 |
·ERM整合框架与内部控制整合框架的关系 | 第19-20页 |
·内部审计与ERM的互融关系 | 第20-28页 |
·二者互融关系形成的理论基础 | 第20-24页 |
·二者互融关系形成的现实动因 | 第24-25页 |
·二者互融关系形成的现实意义 | 第25-28页 |
2. 审时度势:内部审计在 ERM中的定位 | 第28-37页 |
·内部审计角色定位的影响因素 | 第28-32页 |
·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客观性 | 第28-30页 |
·内部审计活动的性质 | 第30-31页 |
·审计需求的变化 | 第31-32页 |
·内部审计在ERM中角色的重新定位 | 第32-37页 |
·相关法规、报告的观点 | 第32-34页 |
·内部审计在ERM中的现实定位 | 第34-37页 |
3. 用武之地:内部审计在 ERM中职能发挥的途径 | 第37-51页 |
·保证职能的发挥:开展风险管理审计 | 第37-48页 |
·评估企业风险管理流程设计的合理性 | 第37-39页 |
·评估企业风险管理执行的有效性 | 第39-48页 |
·咨询职能的发挥途径:建议、协调、咨询、培训 | 第48-51页 |
·建议 | 第48页 |
·协调 | 第48-49页 |
·咨询 | 第49页 |
·培训 | 第49-51页 |
4. 放眼未来: ERM背景下内部审计的前景展望 | 第51-58页 |
·ERM背景下内部审计面临的新挑战 | 第51-54页 |
·要求内部审计承担的受托责任更加广泛 | 第51-52页 |
·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具有更高的素质 | 第52页 |
·要求内部审计机构在组织中具有更超然的地位 | 第52-53页 |
·内部审计过去的目标起点受到挑战 | 第53页 |
·以事后评估为主的审计方法受到挑战 | 第53-54页 |
·内部审计的出路:乘着风险的翅膀翱翔 | 第54-58页 |
·树立企业风险管理的理念 | 第54页 |
·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 | 第54-55页 |
·提高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 | 第55-56页 |
·内部审计开展工作以经营目标为起点 | 第56页 |
·采用先进的审计技术 | 第56-57页 |
·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师协会的作用 | 第57-58页 |
结束语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后记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