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6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一、国内研究 | 第12-13页 |
二、国外研究 | 第13页 |
第三节 本文主要研究方法及思路 | 第13-14页 |
第四节 本文基本框架及研究的创新性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教师社会福利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6-21页 |
第一节 教师社会福利相关概念及功能 | 第16-19页 |
一、教师社会福利相关概念 | 第16-18页 |
二、教师社会福利的功能 | 第18-19页 |
第二节 教师社会福利理论基础 | 第19-21页 |
一、劳动力的商品属性 | 第19页 |
二、人力资本投资内部收益最大化与正外部性理论 | 第19-20页 |
三、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 第20-21页 |
第三章 可借鉴的国内外义务教育农村教师社会福利 | 第21-29页 |
第一节 国外义务教育农村教师社会福利 | 第21-25页 |
一、美国义务教育农村教师的社会福利 | 第21-22页 |
二、日本义务教育农村教师的社会福利 | 第22-23页 |
三、法国义务教育农村教师的社会福利 | 第23-25页 |
第二节 国内义务教育农村教师社会福利 | 第25-29页 |
一、义务教育农村教师津贴及补贴 | 第25-26页 |
二、义务教育农村教师安居工程建设 | 第26-29页 |
第四章 云南省义务教育阶段农村教师队伍及其福利现状 | 第29-43页 |
第一节 云南省义务教育阶段农村教师队伍及其建设现状 | 第29-31页 |
一、云南省义务教育阶段农村教师队伍结构 | 第29-30页 |
二、“特岗计划”的实施及其对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效果 | 第30-31页 |
第二节 云南省义务教育阶段农村教师社会福利体系 | 第31-35页 |
一、社会保险项目 | 第31-33页 |
二、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 | 第33页 |
三、工资保障新机制 | 第33-35页 |
第三节 云南省义务教育阶段农村教师生活及福利待遇调查:以临沧市为样本 | 第35-40页 |
一、样本地区简介 | 第35-37页 |
二、调查问卷设计及调查的展开 | 第37页 |
三、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 第37-40页 |
第四节 云南省义务教育农村教师队伍及福利待遇现状总结 | 第40-41页 |
一、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的紧迫性 | 第40-41页 |
二、农村教师生活工作环境及福利待遇不具吸引力 | 第41页 |
第五节 福利待遇与教师队伍关系的理论剖析 | 第41-43页 |
一、个人人力资本投资收益最大化对农村优秀教师流向的解释 | 第41-42页 |
二、人力资本投资正外部性对提高农村教师福利待遇的解释 | 第42-43页 |
第五章 完善云南省义务教育阶段农村教师社会福利的建议 | 第43-50页 |
第一节 国外义务教育农村教师工资福利的启示 | 第43-45页 |
一、中央及高层次地方政府是义务教育教师工资福利的支付主体 | 第43-44页 |
二、保障义务教育教师工资福利责任适度集中的原则 | 第44页 |
三、对处境不利地区义务教育教师的津贴补贴实行倾斜政策 | 第44-45页 |
第二节 义务教育阶段农村教师住房保障方面的对策建议 | 第45-47页 |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 | 第45-46页 |
二、形成全社会参与,政府为责任主体的资金筹集方式 | 第46-47页 |
三、因地制宜,采用合理办法进行工程建设 | 第47页 |
第三节 保持“特岗计划”优惠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 第47-48页 |
第四节 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是根本措施 | 第48-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附录 A | 第54-57页 |
附录 B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本人在学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