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教师论文--教师评定与任用论文

论教师的主体性

中文摘要第1-7页
英文摘要第7-9页
第一部分 教师主体性的理论阐述第9-18页
 一、有关概念的界定第9-13页
  (一) 什么是主体第9页
  (二) 什么是主体性?第9-12页
  (三) 什么是教师的主体性第12-13页
 二、教师主体性的复杂性与独特性第13-18页
  (一) 教师主体性是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的协调统一第13-14页
  (二) 教师主体性是多元主体交互作用下的主体间性第14-16页
  (三) 教师主体性是主体意识、主体能力与主体人格的统一第16-18页
第二部分 教师主体性的缺失与影响因素第18-27页
 一、教师主体性缺失的现状分析第18-20页
  (一) 在教学中似是而非的教师主体性第18-19页
  (二) 在教师教育中教师主体性的淡漠第19-20页
  (三) 在教育科研中教师的实践主体地位被遗忘第20页
 二、造成教师主体性缺失的因素分析第20-27页
  (一) 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第20-21页
  (二) 学校教育内部因素的影响第21-24页
  (三) 教师教育的影响第24-25页
  (四) 与教育科研的隔绝第25-27页
第三部分 在新课程改革中发展教师主体性第27-43页
 一、新课程改革给我国基础教育带来的变化第27-29页
  (一) 新的教育观念第27-28页
  (二) 新的教学情境第28页
  (三) 新的课程结构与内容第28页
  (四) 新的课程管理与评价体系第28-29页
 二、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主体性的挑战第29-32页
  (一) 教师是教学中“平等的首席”第29-30页
  (二) 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第30-31页
  (三) 教师成为研究者第31-32页
 三、在新课程改革中发展教师主体性的基本策略第32-43页
  (一) 实践与探索:教师通过参与课程发展、反思性教学、行动研究来发展其主体性第32-35页
  (二) 教育与培训:改革教师教育体系,促进教师主体性发展第35-39页
  (三) 评价与激励:改革教育管理体制,为促进教师主体性发展提供保障第39-43页
注释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6页
致谢第46-4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山东省植物保护科技人才需求变化与培养模式的研究
下一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