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 第1-27页 |
一、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动因 | 第17-19页 |
二、 本文分析的理论前提 | 第19-22页 |
三、 本文的研究方法、思路框架与主要内容 | 第22-25页 |
四、 本文主要贡献与不足之处 | 第25-27页 |
第一章 内部审计理论与实践的历史演进 | 第27-61页 |
一、 萌芽状态下的内部审计 | 第28-33页 |
1 、 背景 | 第28-30页 |
2 、 萌芽状态下内部审计的起源与发展 | 第30-32页 |
3 、 萌芽状态下的内部审计理论 | 第32页 |
4 、 小结 | 第32-33页 |
二、 财务导向内部审计阶段 | 第33-39页 |
1 、 背景 | 第33-35页 |
2 、 财务导向内部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 第35-36页 |
3 、 财务导向内部审计理论 | 第36-38页 |
4 、 小结 | 第38-39页 |
三、 业务导向内部审计阶段 | 第39-47页 |
1 、 背景 | 第39-41页 |
2 、 业务导向内部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 第41-43页 |
3 、 业务导向内部审计理论 | 第43-46页 |
4 、 小结 | 第46-47页 |
四、 管理导向内部审计阶段 | 第47-57页 |
1 、 背景 | 第47-49页 |
2 、 管理导向内部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 第49-52页 |
3 、 管理导向内部审计理论 | 第52-56页 |
4 、 小结 | 第56-57页 |
五、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阶段 | 第57页 |
六、 结语 | 第57-61页 |
第二章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基本理论 | 第61-88页 |
一、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产生的背景 | 第61-68页 |
1 、 管理环境的特点 | 第62-63页 |
2 、 管理理论的影响 | 第63-67页 |
3 、 相关法规的影响 | 第67-68页 |
二、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基本理论 | 第68-86页 |
1 、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本质 | 第70-74页 |
2 、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对象 | 第74-76页 |
3 、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目标及职能 | 第76-78页 |
4 、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相关概念 | 第78-83页 |
5 、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职业规范 | 第83-86页 |
三、 结语 | 第86-88页 |
第三章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 | 第88-117页 |
一、 公司治理概念的相关内容 | 第88-94页 |
1 、 公司治理概念 | 第89-90页 |
2 、 公司治理的基本目标 | 第90-93页 |
3 、 风险与公司治理 | 第93-94页 |
二、 传统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 | 第94-101页 |
1 、 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关系的理论分析 | 第95-96页 |
2 、 公司治理问题出现之前的内部审计报告关系 | 第96页 |
3 、 内部审计面向高级管理层的单轨报告关系 | 第96-98页 |
4 、 内部审计面向审计委员会及高级管理层的反应式双轨报告关系 | 第98-101页 |
三、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 | 第101-114页 |
1 、 内部审计面向审计委员会及高级管理层的能动式双轨报告关系 | 第102-106页 |
2 、 公司治理是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对象 | 第106-114页 |
四、 结语 | 第114-117页 |
第四章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 | 第117-146页 |
一、 内部控制概念的相关内容 | 第117-124页 |
1 、 内部控制概念的历史演进 | 第118-120页 |
2 、 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内部控制的最新发展 | 第120-124页 |
二、 传统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 | 第124-132页 |
1 、 内部控制与管理控制 | 第125-129页 |
2 、 传统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 | 第129-132页 |
三、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与现代内部控制 | 第132-144页 |
1 、 相关法规、报告的观点 | 第133-135页 |
2 、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对现代内部控制的作用--逻辑框架 | 第135-136页 |
3 、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对现代内部控制的作用--技术方法 | 第136-144页 |
四、 结语 | 第144-146页 |
第五章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整合系统中的作用 | 第146-164页 |
一、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整合系统的形成 | 第146-152页 |
1 、 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 | 第146-148页 |
2 、 内部控制与公司管理 | 第148-152页 |
3 、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整合系统 | 第152页 |
二、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整合系统的功能 | 第152-158页 |
1 、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整合系统中的地位 | 第152-153页 |
2 、 整合系统的整体功能 | 第153-154页 |
3 、 整合系统整体功能放大的原因 | 第154-158页 |
三、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整合系统中的作用 | 第158-162页 |
1 、 内部审计理论界的观点 | 第158-159页 |
2 、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整合系统中的反馈机制 | 第159-162页 |
四、 结语 | 第162-164页 |
第六章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对我国内部审计未来的启示 | 第164-183页 |
一、 中国内部审计的历史发展 | 第164-169页 |
1 、 新中国内部审计的历史回顾 | 第164-166页 |
2 、 中外内部审计的比较分析 | 第166-169页 |
二、 中国内部审计的现状 | 第169-178页 |
1 、 内部审计职业团体的努力 | 第170-172页 |
2 、 先进企业内部审计实务范例 | 第172-175页 |
3 、 我国当前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75-178页 |
三、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对我国内部审计未来的启示 | 第178-181页 |
1 、 内部审计出发点以及关注核心的变化 | 第178-179页 |
2 、 内部审计职能的扩展 | 第179-180页 |
3 、 通过内部审计促进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整合 | 第180-181页 |
4 、 内部审计人员胜任能力的提高 | 第181页 |
四、 结语 | 第181-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183-193页 |
后记 | 第193-1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