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8页 |
第一章 “后女权主义”性别形态概说 | 第8-26页 |
第一节 男权回潮与“后女权主义” | 第9-12页 |
第二节 中国当下语境的“后女权主义” | 第12-20页 |
第三节 “后女权主义”:消费时代的女权走向? | 第20-26页 |
第二章 “后女权主义”的文本表达 | 第26-68页 |
第一节 性别魅力的彰显与女性“主体”地位的确立 | 第28-36页 |
第二节 纠缠在利用与依赖之间的性别修辞 | 第36-45页 |
第三节 性别围城之外的话语缺失 | 第45-58页 |
第四节 “真实再现”下的暧昧之声 | 第58-68页 |
第三章 “后女权主义”理论批评维度 | 第68-106页 |
第一节 批评的盲视及其由来 | 第70-80页 |
第二节 在社会等级与性别等级的双重挤压下 | 第80-89页 |
第三节 消费时代的女性或者文学:边缘化之后的双向度选择 | 第89-106页 |
结语 | 第106-108页 |
注释 | 第108-113页 |
参考文献 | 第113-115页 |
读博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15-116页 |
后记 | 第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