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歌的意义表现及其语音形态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一章 颂歌及其意义表现的方式 | 第7-47页 |
| 1 颂歌的涵义 | 第7-11页 |
| ·“颂”字解义 | 第7页 |
| ·“颂歌”的本质特征 | 第7-9页 |
| ·音乐领域“颂歌”的主题及其演变 | 第9-11页 |
| 2 颂歌与红色经典歌曲的关系 | 第11-13页 |
| 3 表现的涵义及其主要方式 | 第13-20页 |
| ·表现的涵义 | 第13-16页 |
| ·审美表现的主要方式 | 第16-20页 |
| 4 颂歌意义表现的方式 | 第20-38页 |
| ·一般意义的表现方式 | 第21-24页 |
| ·一般意义表现的含义 | 第21-22页 |
| ·一般意义表现的基本方式 | 第22-24页 |
| ·音乐意义的表现 | 第24-28页 |
| ·音乐意义表现的美学观点 | 第24-26页 |
| ·音乐意义表现的心理学观点 | 第26-28页 |
| ·颂歌意义表现的四种方式 | 第28-38页 |
| ·直接表达方式 | 第29-31页 |
| ·间接叙述方式 | 第31-36页 |
| ·事物象征方式 | 第36页 |
| ·情境烘托方式 | 第36-38页 |
| 5 颂歌意义表现的主导因素 | 第38-47页 |
| ·音乐特征与意义表现 | 第38-44页 |
| ·语言特征与意义表现 | 第44-47页 |
| 第二章 颂歌的意义表现与语音形态的关系 | 第47-99页 |
| 1 语音形态在颂歌意义表现中的功能 | 第47页 |
| 2 语音形态的基本特征与意义表现的关系 | 第47-62页 |
| ·语音音响的基本要素与意义表现 | 第47-50页 |
| ·语音的运动形态与意义表现 | 第50-62页 |
| 3 语音形态与颂歌意义表现方式的关系 | 第62-99页 |
| ·直接表达方式下的语音形态 | 第62-73页 |
| ·间接叙述方式下的语音形态 | 第73-86页 |
| ·事物象征方式下的语音形态 | 第86-91页 |
| ·情境烘托方式下的语音形态 | 第91-99页 |
| 结语 | 第99-101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1-105页 |
| 在读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105-107页 |
| 后记 | 第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