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方言论文

峨山汉语方言实词词法比较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31页
   ·峨山人文地理概况第9-12页
     ·地理位置第9页
     ·历史沿革第9-10页
     ·行政建制第10页
     ·人文概况第10-12页
   ·峨山方言概况第12-18页
     ·峨山汉语方言概况第12-16页
     ·峨山彝语概况第16-18页
   ·峨山方言研究综述第18-26页
     ·峨山汉语方言研究第18-22页
     ·峨山彝语研究概况第22-24页
     ·彝汉语言对比研究概况第24-26页
   ·选题意义第26-27页
     ·学术意义第26-27页
     ·现实意义第27页
   ·研究方法第27-28页
   ·调查对象介绍第28-29页
   ·体例及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第29-31页
第二章 峨山汉语方言与普通话的实词词法比较第31-54页
   ·引言第31页
   ·名词第31-35页
     ·普遍使用名词重叠式第31-34页
     ·普遍用“阿”作为亲属称谓名词的词头第34-35页
   ·动词第35-42页
     ·用“咯+动词”表示疑问第35-37页
     ·动词的形态标记第37-39页
     ·动词重叠式第39-41页
     ·“V哈”第41-42页
     ·动词后缀“场”第42页
   ·形容词第42-45页
     ·形容词重叠式第42-45页
   ·量词第45-47页
     ·方言特殊量词的使用第45-46页
     ·量词重叠第46-47页
   ·副词第47-48页
     ·程度副词第47-48页
     ·时间副词第48页
     ·否定副词“不”、“不有”第48页
   ·代词第48-51页
     ·人称代词第49页
     ·表示不定指的指示代词“有些”、“有呢”第49-50页
     ·疑问代词第50-51页
   ·小结第51-54页
第三章 峨山汉语方言与云南其他汉语方言的实词词法比较第54-64页
   ·引言第54-55页
   ·名词第55-57页
     ·使用“阿”作为亲属称谓名词的词头第55-56页
     ·“子”作名词后缀第56-57页
     ·方位名词有“AAB”重叠式第57页
   ·动词第57-58页
     ·时态标记“着”第57-58页
   ·形容词第58-60页
     ·形容词重叠式第58-59页
     ·“形容词+要点儿”与“有叠+形容词”第59-60页
   ·量词第60-61页
     ·方言量词第60-61页
   ·副词第61页
     ·否定副词“不有”第61页
   ·代词第61-62页
     ·“一窝”表示遍称第61-62页
   ·小结第62-64页
第四章 峨山汉语方言词法特殊性与峨山彝语词法的联系探讨第64-75页
   ·引言第64页
   ·名词第64-66页
     ·亲属称谓名词词头“阿”第64-65页
     ·名词“AAB”重叠式第65-66页
   ·动词第66-67页
     ·动词进行态、持续态标记“着”第66-67页
   ·形容词第67-70页
     ·“ABB(的)”重叠式第67-68页
     ·“A了A”式与“A了又A”式第68-69页
     ·“形容词+要点儿”与“有叠+形容词”第69-70页
   ·量词第70-72页
     ·方言量词第70-72页
   ·副词第72-73页
     ·否定副词“不有”、“不有得”第72-73页
   ·代词第73-74页
     ·“一窝”表示遍称第73-74页
   ·小结第74-75页
第五章 峨山汉语方言词法特殊性的成因探源第75-93页
   ·引言第75页
   ·共同语——普通话的影响第75-80页
     ·名词词缀第77-78页
     ·动词形态标记第78-80页
   ·云南其它汉语方言的影响第80-86页
     ·名词“AA(儿)”重叠式第82-83页
     ·否定副词“不有”第83-85页
     ·“咯+动词/形容词”表示疑问第85-86页
   ·峨山彝语的影响第86-93页
     ·普遍使用“阿”作为亲属称谓名词的词头第87-90页
     ·形容词“ABB”重叠式第90-91页
     ·方言特殊量词第91-93页
第六章 结论第93-95页
附录第95-102页
参考文献第102-105页
致谢第105页

论文共10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对外汉语中的诗词文化教学--针对初级汉语水平学生
下一篇:广西公会镇客家话常见句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