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一、诗意语文的内涵及对新课程的价值意义 | 第11-17页 |
(一) 对诗意和诗意语文的理解 | 第11-14页 |
1、诗意 | 第11-12页 |
2、诗意语文 | 第12-13页 |
3、诗意课堂 | 第13-14页 |
(二) 倡导诗意语文教学的价值意义 | 第14-17页 |
1、诗意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 第15-16页 |
2、新课标的要求 | 第16页 |
3、学科特点的要求 | 第16-17页 |
二、诗意语文教学的特征及实现师生诗意栖居的原则 | 第17-22页 |
(一) 诗意语文教学的特征 | 第17-19页 |
(二) 语文教学实现师生诗意栖居的原则 | 第19-22页 |
三、诗意语文教学的教师建构 | 第22-25页 |
(一) 诗意的语文教师应当语言优美,才华横溢 | 第22-23页 |
(二) 诗意的语文教师应当底蕴丰厚,思想深刻 | 第23-24页 |
(三) 诗意的语文教师应当是善于激越生命和点化生命的使者 | 第24-25页 |
四、诗意语文教学的基本思路与实践策略 | 第25-48页 |
(一) 诗意语文教学的基本思路 | 第25-28页 |
(二) 诗意语文教学的实践策略 | 第28-48页 |
1、感悟教学策略 | 第29-32页 |
2、唤醒教学策略 | 第32-36页 |
3、自由对话策略 | 第36-48页 |
五、诗意语文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 第48-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注释 | 第53-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