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现代文学(1919~1949年)论文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北平小报与故都革命文艺青年--以《觉今日报·文艺地带》为线索的历史考察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引论:上海与北平:革命文学的不同城市“遭遇”第7-24页
 1、选题初衷与研究指向第7-11页
 2、文学史建构中的北平、上海与小报第11-14页
 3、“京派”研究的合理与偏执第14-16页
 4、“革命文学”在北平第16-21页
 5、以小报为线索的历史考察第21-24页
第一章 北平小报文艺副刊:故都革命文艺青年“自己的园地”第24-52页
 一、小报与“大众化”运动中的小报第25-33页
  1、恶名之下的小报与上海小报第25-27页
  2、小报之声名鹊起与“大众化”运动第27-31页
  3、小报史上的“北报南仿”第31-33页
 二、三十年代的北平小报第33-41页
  1、北平小报的市场选择与版面划分第33-38页
  2、北平小报文艺副刊与知识青年第38-41页
 三、革命文艺青年与北平小报副刊第41-52页
  1、小报副刊中革命文艺青年的声音第41-44页
  2、文坛格局与报纸文艺副刊——以《世界日报》之《明珠》《夜光》为例第44-47页
  3、国民党小报副刊中的革命文艺青年第47-49页
  4、故都革命文学的历史记忆第49-52页
第二章 集纳主义文艺副刊与革命文艺青年的文学选择第52-70页
 一、作为精神社区的小报文艺副刊第52-59页
  1、集纳主义文艺副刊与革命文艺青年第52-56页
  2、文学理想与革命启蒙第56-59页
 二、不同文艺群体的“梦”及其文体选择第59-70页
  1、“一二·九”文艺青年的“街头风景第59-63页
  2、不同的“梦”第63-65页
  3、不同的文体选择第65-70页
第三章 流浪青年与会馆——故都革命文艺青年与城市空间考察之一第70-93页
 一、左翼文学运动与沪平两个城市的文学社团第70-76页
  1、政治力量的介入与文学社团的联盟第70-71页
  2、北方左联与左翼社团第71-73页
  3、文学社团与城市空间第73-76页
 二、“泡沫社”与流浪青年第76-82页
  1、职业革命者与文艺青年:谷峰、牧风与碧野第76-79页
  2、另一群“文化候鸟”:聚集北平的流浪青年第79-82页
 三、会馆与故都革命文学的兴起第82-93页
  1、会馆:城市空间与文化符码第82-86页
  2、会馆文学生活第86-89页
  3、会馆人际网络与革命故事书写第89-93页
第四章 中学与中学生文艺——故都革命文艺青年与城市空间考察之二第93-124页
 一、“泡沫社”成员名录与中学生问题的提出第93-98页
  1、回忆录中的“泡沫社”成员名录第93-96页
  2、历史现场中的“泡沫社”成员名录第96-98页
 二、作为文艺群体的中学生第98-106页
  1、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中学与中学生第98-101页
  2、中学生:政治群体与文艺群体第101-104页
  3、“中学生文艺论战”第104-106页
 三、《文艺地带》与“泡沫社”的缘起第106-124页
  1、结社与办刊:学生团体及其精神空间第106-111页
  2、教育体制与国文教师第111-117页
  3、校刊与学生自治会——以育英和大同两所中学为中心第117-124页
结语:没有讲完的故事第124-127页
附录:师陀与京派文学及北方左翼文化第127-137页
参考文献第137-143页

论文共1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柳田国男日本人论研究--基于柳田民俗学的考察
下一篇:身份与写作——德语国家年轻一代犹太裔作家叙事作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