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

身份与写作——德语国家年轻一代犹太裔作家叙事作品研究

论文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7页
绪论第7-33页
 第一节 战后年轻一代德语犹太文学简介第7-14页
  一、1980 年前的德语国家犹太写作:一个简短的回顾第9-11页
  二、年轻一代德语犹太写作发展的社会历史背景第11-14页
 第二节 相关文献及研究状况综述第14-28页
  一、文献综述第14-18页
  二、研究中的若干讨论基础与前提第18-28页
 第三节 论文写作方法和角度第28-33页
  一、身份问题与年轻一代德语犹太文学第28-31页
  二、研究方法第31-33页
第一章 于大屠杀后书写犹太身份第33-66页
 第一节 年轻一代作家的大屠杀写作第34-43页
  一、犹太人的写作和大屠杀记忆第34-37页
  二、年轻一代的大屠杀写作第37-39页
  三、奥地利犹太写作的社会背景第39-40页
  四、罗伯特·辛德尔和小说《出身》第40-43页
 第二节 身份的传承第43-55页
  一、父辈们第43-48页
  二、“犹太脸”:身份传承的另一种媒介第48-51页
  三、受害者第51-55页
 第三节 大屠杀后的犹太人和非犹太人第55-66页
  一、“消极共生”第55-61页
  二、纳粹的后代第61-63页
  三、对双重身份的思考第63-66页
第二章 身份中的文化冲突第66-95页
 第一节 拉法埃尔·瑟里希曼的小说创作第67-70页
  一、作家及其作品第67-68页
  二、小说《鲁宾斯坦的拍卖》第68-70页
 第二节 两代人之间第70-77页
  一、叛逆的一代第70-74页
  二、犹太母亲第74-77页
 第三节 寻找出路第77-95页
  一、妥协之道第78-81页
  二、犹太传统第81-86页
  三、犹太团体第86-88页
  四、以色列第88-93页
  五、德国犹太人第93-95页
第三章 流亡者的身份写作第95-122页
 第一节 芭芭拉·霍尼希曼及其自传性写作第96-109页
  一、作家及其创作第96-98页
  二、自我放逐第98-109页
 第二节 东德生活回忆录:小说《万事如意》第109-122页
  一、社会的他者第110-113页
  二、孤立的存在第113-116页
  三、文化失根第116-120页
  四、现实中的归属第120-122页
结语第122-126页
附录:参考文献第126-135页
 中文部分第126-127页
 外文部分第127-135页
致谢第135-136页

论文共13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北平小报与故都革命文艺青年--以《觉今日报·文艺地带》为线索的历史考察
下一篇:三维有机π-共轭体系的构筑及其在光电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