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张城际铁路八达岭地下车站主体结构支护参数优化研究
致谢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1 引言 | 第12-24页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国内外类似工程概况 | 第14-18页 |
·国内类似工程概况 | 第14-16页 |
·国外类似工程概况 | 第16-18页 |
·支护参数优化设计研究国内外现状 | 第18-21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4页 |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技术路线 | 第22-24页 |
2 数值分析方法及支护结构作用机理概述 | 第24-40页 |
·岩土工程数值分析方法概述 | 第24-25页 |
·FLAC~(3D)计算原理 | 第25-31页 |
·FLAC~(3D)基本原理 | 第26-28页 |
·FLAC~(3D)的基本特征及优越性 | 第28-29页 |
·FLAC~(3D)与有限元软件的区别 | 第29页 |
·FLAC~(3D)的计算过程 | 第29-31页 |
·支护结构作用机理概述及仿真实现 | 第31-40页 |
·喷射混凝土衬砌 | 第32-33页 |
·锚杆支护 | 第33-35页 |
·钢支撑和钢格栅 | 第35-36页 |
·钢筋网及钢纤维 | 第36-37页 |
·混凝土衬砌和钢筋混凝土二次衬砌 | 第37-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3 新京张城际八大岭地下车站工程概况评述 | 第40-58页 |
·八达岭车站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概况 | 第40-45页 |
·工程地质特征 | 第40-41页 |
·水文地质特征 | 第41页 |
·钻孔岩芯概况及评析 | 第41-45页 |
·地质情况及初始应力场评价 | 第45-46页 |
·工程地质评价及隧道围岩分级 | 第45页 |
·初始应力场评价 | 第45-46页 |
·岩石物理力学性质测试 | 第46-54页 |
·试验项目及依据规范 | 第46-47页 |
·岩石密度试验 | 第47页 |
·岩石刚性单轴压缩及变形试验 | 第47-48页 |
·岩石三轴压缩及变形试验 | 第48-51页 |
附1 岩石试件单轴和三轴抗压强度曲线 | 第51-52页 |
附2 岩石试件破坏照片 | 第52-54页 |
·八达岭地下车站概况 | 第54-58页 |
·车站主体结构型式 | 第54页 |
·施工工法 | 第54-58页 |
4 数值模型建立及毛洞围岩力学性能分析 | 第58-82页 |
·数值模型的建立 | 第58-70页 |
·模型尺寸 | 第58-60页 |
·边界条件 | 第60-61页 |
·侧压力系数的确定 | 第61页 |
·计算参数 | 第61-62页 |
·本构模型及破坏准则 | 第62-65页 |
·施工工艺模拟 | 第65-70页 |
·毛洞开挖下的围岩力学性能分析 | 第70-79页 |
·围岩应力场特征 | 第70-73页 |
·围岩位移场特征 | 第73-77页 |
·围岩塑性破坏区特征 | 第77-79页 |
·本章小结 | 第79-82页 |
5 八达岭地下车站主体结构支护参数优化设计 | 第82-122页 |
·优化设计的概念 | 第82页 |
·正交试验设计简介 | 第82-87页 |
·交试验设计的相关概念 | 第83-84页 |
·交试验设计的原理 | 第84-86页 |
·交试验设计的基本步骤 | 第86页 |
·交试验结果的分析方法 | 第86-87页 |
·八达岭地下车站主体结构支护参数比选方案设计 | 第87-89页 |
·方案设计 | 第87-89页 |
·优化分析流程 | 第89页 |
·八达岭车站支护结构参数优化分析 | 第89-108页 |
·单指标下的支护参数优化分析 | 第89-105页 |
·单指标下的支护参数优化总结 | 第105-106页 |
·综合评分法评价 | 第106-108页 |
·结论验证 | 第108-119页 |
·围岩应力场特征 | 第108-113页 |
·围岩位移场特征 | 第113-117页 |
·围岩塑性破坏区特征 | 第117-118页 |
·支护力学性能分析 | 第118-119页 |
·本章小结 | 第119-122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22-136页 |
·主要结论 | 第122-124页 |
·展望 | 第124-126页 |
附件1 优选支护组合下典型施工步围岩应力云图 | 第126-128页 |
附件2 优选支护组合下典型施工步围岩位移云图 | 第128-130页 |
附件3 优选支护组合下典型施工步围岩塑性区云图 | 第130-132页 |
附件4 优选支护组合下典型施工步支护应力云图 | 第132-136页 |
参考文献 | 第136-140页 |
作者简历 | 第140-144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