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精读课“语时句境”教学模式探索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导论 | 第8-16页 |
一、研究背景与价值 | 第8-9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8页 |
(二) 研究价值 | 第8-9页 |
二、概念界定 | 第9-10页 |
三、已有研究与总结 | 第10-13页 |
(一) 已有研究成果与总结 | 第10-12页 |
(二) 相关研究成果与总结 | 第12-13页 |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3-16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第一章 "语时句境"教学模式概述 | 第16-24页 |
一、"语时句境"的内涵 | 第16-18页 |
(一) "语时句境"的解读 | 第16-17页 |
(二) 内容 | 第17-18页 |
二、"语时句境"教学模式的内涵 | 第18-24页 |
(一) 指导思想 | 第18-19页 |
(二) 基本结构 | 第19页 |
(三) 功能目标 | 第19-21页 |
(四) 教学特点 | 第21-24页 |
第二章 "语时句境"教学模式的建构 | 第24-38页 |
一、"语时句境"教学模式的建构基础 | 第24-27页 |
(一) 理论基础 | 第24-26页 |
(二) 实践基础 | 第26-27页 |
二、"语时句境"教学模式要素分析 | 第27-32页 |
(一) 学生 | 第27页 |
(二) 教师 | 第27-28页 |
(三) 师生关系 | 第28-29页 |
(四) 教学目标 | 第29页 |
(五) 教学内容 | 第29-31页 |
(六) 教学方法 | 第31-32页 |
(七) 教学环境 | 第32页 |
三、操作程序 | 第32-38页 |
(一) "语"——准备阶段 | 第33页 |
(二) "时"——探究阶段 | 第33-35页 |
(三) "句"——互动阶段 | 第35-36页 |
(四) "境"——运用阶段 | 第36-38页 |
第三章 "语时句境"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 第38-45页 |
一、实施条件 | 第38-40页 |
(一) 师生认同教学目标 | 第38页 |
(二) 创建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 第38-39页 |
(三) 实现多边有效的教学互动 | 第39-40页 |
(四) 建立多维激励的评价体系 | 第40页 |
二、实施原则 | 第40-42页 |
(一) "语"——语言训练原则 | 第41页 |
(二) "时"——及时反馈原则 | 第41页 |
(三) "句"——句型教学原则 | 第41-42页 |
(四) "境"——情境教学原则 | 第42页 |
三、教学案例 | 第42-45页 |
四、效果论证 | 第45-50页 |
(一) 实施结果及分析 | 第45-47页 |
(二) 启示与反思 | 第47-50页 |
结束语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8页 |
附录 | 第58-60页 |
后记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