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8页 |
引言 | 第8-9页 |
1 问题的提出 | 第9-21页 |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初中阶段化学学业成就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 第9页 |
·研究学业成就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有着重要作用 | 第9-10页 |
·初中生特点及初中化学的特点 | 第10-12页 |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 | 第10-11页 |
·化学在初中教学中的地位及特点 | 第11-12页 |
·相关概念的论述 | 第12-13页 |
·学业 | 第12页 |
·学业成就 | 第12-13页 |
·化学学业成就 | 第13页 |
·归因 | 第13页 |
·学业成就归因 | 第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国外的研究情况 | 第13-14页 |
·国内的研究情况 | 第14-17页 |
·理论论述 | 第17-20页 |
·动机归因理论 | 第17-18页 |
·归因类型 | 第18-20页 |
·研究课题确立 | 第20-21页 |
2 研究过程 | 第21-25页 |
·研究对象及方法 | 第21页 |
·研究对象 | 第21页 |
·研究方法 | 第21页 |
·研究工具 | 第21页 |
·问卷的编制 | 第21-23页 |
·题目的编制 | 第21-22页 |
·问卷的拼制 | 第22-23页 |
·问卷调查的实施 | 第23页 |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 第23页 |
·问卷的信度检验 | 第23页 |
·问卷的效度检验 | 第23页 |
·数据处理 | 第23-2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5-37页 |
·初中生化学学业成就归因的一般规律 | 第25-26页 |
·男女生的化学学业成就归因程度的比较 | 第26-27页 |
·不同类型学校的初中生化学学业成就归因程度的比较 | 第27-29页 |
·“优等生”、“学困生”化学学业成就的归因程度的比较 | 第29-31页 |
·家长职业及文化程度不同的学生化学学业成就的归因程度比较 | 第31-35页 |
·家长职业不同的学生化学学业成就的归因程度比较 | 第31-33页 |
·家长文化程度同的学生化学学业成就的归因程度比较 | 第33-35页 |
·结论 | 第35-37页 |
4 教学建议 | 第37-45页 |
·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 | 第37页 |
·利用榜样的力量帮学生明确目的 | 第37页 |
·指导学生制定短期的化学学习目标 | 第37页 |
·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 第37-39页 |
·关注学生,正确评价学生 | 第37-38页 |
·对学生给予热切的期望 | 第38-39页 |
·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 第39页 |
·激发化学学习兴趣 | 第39-43页 |
·在化学实验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第39-40页 |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 第40-41页 |
·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环境,巩固学习兴趣 | 第41-43页 |
·进行学习方法指导 | 第43-44页 |
·结合自己的实际,合理安排时间 | 第43页 |
·做到“三勤”:勤读、勤思、勤问 | 第43页 |
·做到脑、眼、口、手并用 | 第43-44页 |
·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沟通 | 第44-45页 |
·把“健康第一”贯穿教育的始终 | 第44页 |
·开展形式多样的家长活动 | 第44-45页 |
反思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附录 | 第50-56页 |
附录1 调查问卷 | 第50-53页 |
附录2 碱的复习课课堂教学片段 | 第53-54页 |
附录3 《金属活动性》课堂教学片段 | 第54-55页 |
附录4 | 第55-56页 |
后记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