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导论 | 第11-25页 |
一、问题的提出:高中生的理解能力发展与评价遭遇现实危机 | 第11-14页 |
(一) 当前高中生理解能力发展呈现出过于“知识化”的倾向 | 第11-12页 |
(二)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和表现标准的失衡 | 第12-13页 |
(三) 当前对高中生理解能力发展的评价标准过于模糊 | 第13-14页 |
二、研究现状评述 | 第14-23页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三) 当前研究的不足 | 第20-23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23-24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23页 |
(二) 实践意义 | 第23-24页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4-25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24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第一章 高中生理解能力表现标准的内涵 | 第25-36页 |
一、基本概念界定 | 第25-31页 |
(一) 理解 | 第25-29页 |
(二) 能力与能力表现 | 第29-30页 |
(三) 课程标准、内容标准与表现标准 | 第30页 |
(四) 理解能力表现标准 | 第30-31页 |
二、高中生理解能力的基本结构 | 第31-34页 |
(一) 获取与阐释文本内容的能力 | 第31-32页 |
(二) 比较与评价的能力 | 第32-33页 |
(三) 反思与应用的能力 | 第33-34页 |
三、高中生理解能力表现标准的内容 | 第34-36页 |
(一) 理解能力要素 | 第34-35页 |
(二) 表现水平 | 第35页 |
(三) 能力表现层级描述 | 第35-36页 |
第二章 制定高中生理解能力表现标准的理论基础 | 第36-51页 |
一、知识论基础——教育学立场下的知识观 | 第36-40页 |
(一) 从传统哲学认识论知识观转向教育学立场的知识观 | 第36-37页 |
(二) 教育学立场下的语文知识的性质和结构 | 第37-39页 |
(三) 从教育学立场下的语文知识观谈理解能力的结构和分级 | 第39-40页 |
二、心理学基础——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 第40-42页 |
(一) 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理论概述 | 第40-41页 |
(二) 新皮亚杰主义提出的成人思维发展的模式 | 第41页 |
(三) 高中生认知发展的具体特点 | 第41-42页 |
三、评价理论基础——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和SOLO分类理论 | 第42-47页 |
(一) 分类学理论之一——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 第42-43页 |
(二) 分类学理论之二——SOLO分类理论 | 第43-46页 |
(三) 分类学理论对制定理解能力表现标准的启示 | 第46-47页 |
四、国际比较基础——PISA阅读素养测试 | 第47-51页 |
(一) PISA测试中的阅读素养测试 | 第47-49页 |
(二) PISA测试对高中生理解能力评价的启示 | 第49-51页 |
第三章 高中生理解能力表现标准描述及说明 | 第51-61页 |
一、高中生理解能力表现标准描述 | 第51-56页 |
(一) 获取与阐释文本内容维度表现标准描述 | 第51-53页 |
(二) 比较与评价维度表现标准描述 | 第53-56页 |
二、关于高中生理解能力表现标准的几点说明 | 第56-61页 |
(一) 理解能力表现标准的基础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 第56-57页 |
(二) 理解能力表现标准既是学习目标,又是评价指南 | 第57-58页 |
(三) 理解能力不同维度之间的层级描述不是僵化不变的 | 第58-59页 |
(四) 教师要积极促进学生理解能力发展达到最高水平 | 第59-61页 |
第四章 基于能力表现标准的深度理解教学策略 | 第61-77页 |
一、深度理解的内涵 | 第61-63页 |
(一) 深度非难度 | 第61页 |
(二) 深度理解追求理解的丰富性 | 第61-62页 |
(三) 深度理解追求理解的完整性 | 第62-63页 |
二、基于能力表现标准的深度理解教学解读 | 第63-65页 |
(一) 何谓基于标准的教学 | 第63页 |
(二) 基于理解能力表现标准的深度理解教学的特点 | 第63-65页 |
三、基于理解能力表现标准的深度理解教学的步骤 | 第65-74页 |
(一) 对学生进行预评估 | 第65-66页 |
(二) 根据理解能力表现标准,设计教学目标 | 第66-67页 |
(三) 营造积极的课堂文化 | 第67-69页 |
(四) 预备与激活理解的背景知识 | 第69-70页 |
(五) 深度加工信息 | 第70-73页 |
(六) 评价学生理解能力的发展 | 第73-74页 |
四、基于能力表现标准的深度理解教学中的教师角色 | 第74-77页 |
(一) 理解能力表现标准的解读者 | 第74页 |
(二) 基于能力表现标准的学生能力发展目标的制定者 | 第74-75页 |
(三) 理解背景知识的提供者与激活者 | 第75-76页 |
(四) 基于标准的能力评价设计与实施者 | 第76-77页 |
结语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5页 |
后记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