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汉电信词汇的隐喻生成机制对比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7-8页 |
| 摘要 | 第8-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 一、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 二、研究对象 | 第11页 |
| 三、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四、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一)描写与解释相结合的研究法 | 第14-15页 |
| (二)归纳与数据统计相结合的研究法 | 第15页 |
| (三)对比研究法 | 第15页 |
| 五、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5页 |
| 六、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 第15-16页 |
| (一)研究的理论意义 | 第15-16页 |
| (二)研究的实践价值 | 第16页 |
| 本章小结 | 第16页 |
| 注释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17-29页 |
| 一、隐喻学相关理论 | 第17-21页 |
| (一)隐喻的修辞学研究 | 第17-18页 |
| (二)隐喻的语言学研究 | 第18-20页 |
| (三)认知隐喻学相关研究 | 第20-21页 |
| 二、术语学相关理论 | 第21-24页 |
| (一)认知术语学研究 | 第21-23页 |
| (二)术语学中的隐喻研究 | 第23-24页 |
| 三、对比语言学相关理论 | 第24-26页 |
| (一)对比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方法与原则 | 第24-25页 |
| (二)俄汉语言对比的方法与原则 | 第25-26页 |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 注释 | 第27-29页 |
| 第三章 俄汉电信词汇的概念界定 | 第29-41页 |
| 一、术语、专业词汇及通用词 | 第29-32页 |
| (一)术语的定义 | 第29-30页 |
| (二)专业词汇的界定 | 第30-31页 |
| (三)术语和通用词的联系 | 第31-32页 |
| 二、俄汉电信词汇的界定及其类型 | 第32-38页 |
| (一)俄汉电信词汇的界定 | 第32页 |
| (二)俄汉电信词汇的类型 | 第32-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注释 | 第39-41页 |
| 第四章 俄汉电信词汇中的隐喻类型对比研究 | 第41-56页 |
| 一、俄汉电信词汇实体隐喻对比研究 | 第41-46页 |
| (一)俄语电信词汇实体隐喻 | 第41-43页 |
| (二)汉语电信词汇实体隐喻 | 第43-44页 |
| (三)俄汉电信词汇实体隐喻对比分析 | 第44-46页 |
| 二、俄汉电信词汇方位隐喻对比研究 | 第46-51页 |
| (一)俄语电信词汇方位隐喻 | 第47-48页 |
| (二)汉语电信词汇方位隐喻 | 第48-50页 |
| (三)俄汉电信词汇方位隐喻对比分析 | 第50-51页 |
| 三、俄汉电信词汇结构隐喻对比研究 | 第51-55页 |
| (一)俄语电信词汇结构隐喻 | 第51-53页 |
| (二)汉语电信词汇结构隐喻 | 第53-54页 |
| (三)俄汉电信词汇结构隐喻对比分析 | 第54-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页 |
| 注释 | 第55-56页 |
| 第五章 俄汉电信词汇的隐喻生成机制及其产生动因 | 第56-63页 |
| 一、俄汉电信词汇的隐喻生成机制 | 第56-57页 |
| 二、俄汉电信词汇隐喻产生的语言内因素 | 第57-59页 |
| 三、俄汉电信词汇隐喻产生的语言外因素 | 第59-61页 |
| (一)认知原因 | 第59-60页 |
| (二)文化原因 | 第60-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 注释 | 第62-63页 |
| 结论 | 第63-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0-72页 |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