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稳定性和电流控制方法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25页 |
·课题背景与意义 | 第15-19页 |
·EPS简介 | 第15页 |
·EPS的优点及其分类 | 第15-17页 |
·EPS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7-18页 |
·EPS发展前景和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EPS的研究历史和现状 | 第19-23页 |
·EPS的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EPS稳定性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EPS电流控制算法研究现状 | 第21-23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第2章 EPS系统建模 | 第25-43页 |
·机械系统建模 | 第25-26页 |
·转向回正力矩建模 | 第26-28页 |
·电机建模 | 第28-29页 |
·PID算法及其改进 | 第29-33页 |
·PID方法应用现状 | 第29-30页 |
·PID基本控制原理 | 第30-31页 |
·PID算法的改进 | 第31-33页 |
·控制器建模 | 第33-34页 |
·模型验证 | 第34-41页 |
·基于频率测试的系统频率响应辨识方法 | 第35-36页 |
·电流开环控制的频响验证 | 第36-38页 |
·电流阶跃响应验证 | 第38-39页 |
·转向操作时的电流响应验证 | 第39-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3章 EPS稳定性分析 | 第43-55页 |
·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 第43-44页 |
·稳定性的判定方法 | 第44-45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45-47页 |
·恒参数时的EPS稳定性 | 第47-48页 |
·系统参数对EPS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 第48-53页 |
·电机内阻的影响 | 第49页 |
·电机反电动势系数的影响 | 第49-50页 |
·电机电磁转矩系数的影响 | 第50-51页 |
·电机电感的影响 | 第51页 |
·助力增益的影响 | 第51-52页 |
·蓄电池电压的影响 | 第52-53页 |
·地面反力弹性系数的影响 | 第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4章 基于遗传算法的最优PID参数研究 | 第55-83页 |
·EPS的性能需求分析 | 第55-59页 |
·稳定性分析 | 第55-57页 |
·快速性分析 | 第57-58页 |
·精确性分析 | 第58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PID参数整定概述 | 第59-61页 |
·常规整定法 | 第59-60页 |
·智能整定法 | 第60页 |
·最优整定法 | 第60-61页 |
·最优搜索算法概述 | 第61-62页 |
·遗传算法概述 | 第62-63页 |
·遗传算法的产生和发展 | 第62-63页 |
·遗传算法的特点 | 第63页 |
·标准遗传算法 | 第63-68页 |
·算法流程 | 第63-64页 |
·编码方式 | 第64-65页 |
·适应度函数 | 第65-66页 |
·选择操作 | 第66-67页 |
·交叉操作 | 第67-68页 |
·变异操作 | 第68页 |
·标准遗传算法的局限和改进 | 第68-69页 |
·局限性 | 第68页 |
·改进措施 | 第68-69页 |
·使用遗传算法求取最优PID参数 | 第69-74页 |
·遗传算法的应用和改进 | 第70页 |
·选择评价指标和适应度函数 | 第70-71页 |
·遗传算法的有效性验证 | 第71-74页 |
·系统参数变化时最优PID参数研究 | 第74-80页 |
·电机内阻的影响 | 第74-75页 |
·电机反电动势系数的影响 | 第75-76页 |
·电机电磁转矩系数的影响 | 第76页 |
·电机电感的影响 | 第76-77页 |
·助力增益的影响 | 第77-78页 |
·蓄电池电压的影响 | 第78-79页 |
·地面反力弹性系数的影响 | 第79页 |
·总结 | 第79-80页 |
·鲁棒性分析 | 第80-82页 |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第5章 电流控制策略研究 | 第83-97页 |
·助力特性的选择 | 第83-84页 |
·前馈控制 | 第84-87页 |
·前馈控制原理 | 第84-85页 |
·前馈补偿控制算法 | 第85页 |
·算法有效性仿真验证 | 第85-87页 |
·蓄电池电压补偿 | 第87-89页 |
·蓄电池电压补偿算法 | 第87页 |
·算法有效性仿真验证 | 第87-89页 |
·PID参数自适应策略 | 第89-90页 |
·电流控制策略 | 第90页 |
·控制策略的性能验证 | 第90-95页 |
·Monte-Carlo随机抽样技术 | 第90-91页 |
·验证方法 | 第91-92页 |
·最优PID参数自适应策略验证 | 第92-94页 |
·蓄电池电压补偿算法验证 | 第94页 |
·电机转速前馈控制算法验证 | 第94-95页 |
·对其他参数的鲁棒性 | 第95页 |
·本章小结 | 第95-97页 |
第6章 EPS软硬件系统开发和实验验证 | 第97-117页 |
·EPS试验台开发 | 第97-99页 |
·电机试验台开发 | 第97-98页 |
·简易EPS试验台开发 | 第98-99页 |
·EPS控制器硬件开发 | 第99-101页 |
·控制器总体结构 | 第99页 |
·控制器的各组成模块简介 | 第99-100页 |
·控制器实物和实车调试 | 第100-101页 |
·EPS控制器软件开发 | 第101-104页 |
·控制软件的要求和总体结构 | 第101-102页 |
·使用嵌入式操作系统 | 第102-103页 |
·控制软件的实现 | 第103-104页 |
·EPS测控软件开发 | 第104-105页 |
·更精确的转速估计方法及其验证 | 第105-109页 |
·转速估计现状和原理 | 第105-106页 |
·电气参数测试 | 第106-107页 |
·转速估计验证 | 第107-109页 |
·系统参数对EPS稳定性的影响 | 第109-112页 |
·电机参数对稳定性影响验证 | 第109页 |
·助力增益对稳定性影响验证 | 第109-110页 |
·蓄电池电压对稳定性影响验证 | 第110-112页 |
·电流控制策略验证 | 第112-116页 |
·最优PID参数自适应策略验证 | 第112-113页 |
·蓄电池电压补偿算法验证 | 第113-114页 |
·转速前馈算法验证 | 第114-115页 |
·地面反力弹性系数影响验证 | 第115-116页 |
·本章小结 | 第116-117页 |
第7章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 第117-119页 |
·研究内容和成果 | 第117页 |
·本文创新点 | 第117-118页 |
·研究展望 | 第118-1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19-129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129-131页 |
致谢 | 第1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