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导言 | 第9-20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9页 |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 | 第9-10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0-17页 |
四、主要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五、论文结构 | 第18页 |
六、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 | 第18-20页 |
第一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20-25页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第20-22页 |
(一)人才公共服务 | 第20-21页 |
(二)人才公共服务体系 | 第21-22页 |
二、理论基础 | 第22-25页 |
(一)公共产品理论 | 第22-23页 |
(二)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23-25页 |
第二章 无锡市滨湖区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现状与目标 | 第25-44页 |
一、无锡市滨湖区的产业结构和人才资源现状 | 第25-34页 |
(一)无锡市滨湖区产业结构状况 | 第25-29页 |
(二)无锡市滨湖区人才资源状况 | 第29-32页 |
(三)无锡市滨湖区人才需求状况 | 第32-34页 |
二、无锡市滨湖区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发展现状 | 第34-41页 |
(一)人才公共服务网络基本形成 | 第34-35页 |
(二)人才公共服务供给体系逐步完善 | 第35-37页 |
(三)创业孵化载体建设成效显著 | 第37页 |
(四)人才公共服务功能不断拓展 | 第37-40页 |
(五)人才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持续提高 | 第40-41页 |
(六)人才公共政策环境持续优化 | 第41页 |
三、加快无锡市滨湖区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意义与目标 | 第41-44页 |
(一)加快无锡市滨湖区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 第41-42页 |
(二)加快无锡市滨湖区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目标 | 第42-44页 |
第三章 无锡市滨湖区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44-49页 |
一、无锡市滨湖区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44-46页 |
(一)人才公共服务体系职能分割 | 第44页 |
(二)人才公共服务能力参差不齐 | 第44-45页 |
(三)人才公共服务功能单一 | 第45页 |
(四)人才公共服务体系覆盖范围不足 | 第45-46页 |
二、无锡市滨湖区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6-49页 |
(一)人才公共服务管理体制尚未理顺 | 第46页 |
(二)人才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滞后 | 第46-47页 |
(三)人才公共服务体系运行缺乏活力 | 第47页 |
(四)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 第47-49页 |
第四章 国内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经验借鉴 | 第49-54页 |
一、上海市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先进经验 | 第49-50页 |
(一)优化人才发展制度环境 | 第49页 |
(二)加强人才生活环境建设 | 第49页 |
(三)探索人才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模式 | 第49-50页 |
二、深圳市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先进经验 | 第50-52页 |
(一)实现政府所属人才公共服务机构转企改制 | 第50-51页 |
(二)加快“人才园”等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 第51页 |
(三)完善人才公共政策体系 | 第51-52页 |
三、昆山市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先进经验 | 第52-54页 |
(一)加大人才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力度 | 第52页 |
(二)打造一体化人力资源市场 | 第52页 |
(三)构建产业化人才服务体系 | 第52-54页 |
第五章 加快无锡市滨湖区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 | 第54-66页 |
一、构建一体化人力资源市场 | 第54-55页 |
二、加快人才公共服务网络建设 | 第55-58页 |
(一)加快五星级区级人才服务中心建设 | 第55-56页 |
(二)加大精品式开发区人才服务分中心建设力度 | 第56-57页 |
(三)全面形成覆盖社区的便捷式人才公共服务圈 | 第57-58页 |
三、推动人才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 | 第58-60页 |
(一)加快制定人才公共服务统一的规范标准 | 第59页 |
(二)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快人才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 | 第59-60页 |
四、拓展人才公共服务功能 | 第60-62页 |
(一)加大各类人才引进力度 | 第60-61页 |
(二)扩大人才公共服务范围 | 第61页 |
(三)创新人才公共服务手段 | 第61-62页 |
五、加强人才公共服务队伍建设 | 第62-64页 |
(一)强化学习意识 | 第62-63页 |
(二)强化服务意识 | 第63页 |
(三)强化创新意识 | 第63-64页 |
六、强化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制度保障 | 第64-66页 |
(一)完善财政保障机制 | 第64页 |
(二)健全绩效考核体系 | 第64-65页 |
(三)强化监督问责制度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5页 |
附录 | 第75-78页 |
致谢 | 第78-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