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2-3页 |
| Abstract | 第3-4页 |
| 导言 | 第7-11页 |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7-8页 |
|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 | 第8页 |
| 三、文献综述 | 第8-9页 |
| 四、主要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 五、论文结构 | 第10页 |
| 六、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 | 第10-11页 |
| 第一章 “183 天规则”概述 | 第11-18页 |
| 第一节 “183 天规则”的内涵 | 第11-13页 |
| 一、跨国劳务所得的内涵与征税规则 | 第11-12页 |
| 二、“183 天规则”的含义 | 第12-13页 |
| 第二节 “183 天规则”的历史沿革 | 第13-16页 |
| 一、“183 天规则”的起源 | 第13-14页 |
| 二、“183 天规则”的发展 | 第14-16页 |
| 第三节 识别“183 天规则”项下的“雇主”身份的法律意义 | 第16-18页 |
| 一、雇主认定与避免国际双重征税 | 第16-17页 |
| 二、雇主认定与避免国际双重免税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雇主”的内涵及其识别标准 | 第18-31页 |
| 第一节 早期各国国内识别“雇主”身份的具体标准 | 第18-21页 |
| 一、国内税法对“雇主”内涵有规定的识别标准 | 第18-19页 |
| 二、国内税法未规定“雇主”内涵时的具体识别方法 | 第19-21页 |
| 第二节 OECD范本注释的历史规定和修订 | 第21-31页 |
| 一、1992 年OECD税收协定范本注释 | 第21-23页 |
| 二、2004 年OECD范本注释的修改草案 | 第23-26页 |
| 三、2007 年OECD范本注释的修改草案 | 第26-29页 |
| 四、2010 年OECD税收协定范本注释 | 第29-31页 |
| 第三章 我国识别“雇主”身份的立法规定及相关建议 | 第31-38页 |
| 第一节 我国现行对雇主判定问题的法律文件规定 | 第31-35页 |
| 一、我国关于雇主身份识别的法律渊源 | 第31页 |
| 二、我国关于雇主问题的批复规定 | 第31-33页 |
| 三、我国关于确定税收协定中雇主问题的通知规定 | 第33-35页 |
| 第二节 完善中国雇主身份识别的建议 | 第35-38页 |
| 一、完善我国对外签订税收协定的建议 | 第35-36页 |
| 二、完善我国国内立法方面的建议 | 第36-38页 |
| 结束语 | 第38-39页 |
| 参考文献 | 第39-43页 |
| 后记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