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计划与经营决策论文--企业行政管理论文--人事管理论文

宜信公司企合部绩效管理体系的改进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引言第12-15页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12-14页
        1.1.1 研究背景第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1.3 技术路线第13-14页
    1.2 研究的内容第14页
    1.3 研究方法第14-15页
第2章 绩效管理文献综述第15-25页
    2.1 绩效的定义与特点第15-17页
        2.1.1 绩效的定义第15-16页
        2.1.2 绩效的特点第16-17页
    2.2 绩效管理的基础理论第17-19页
        2.2.1 管理沟通理论第17-18页
        2.2.2 需要层次理论第18页
        2.2.3 双因素理论第18-19页
    2.3 绩效管理体系的内涵与作用第19-20页
        2.3.1 绩效管理体系的内涵第19页
        2.3.2 绩效管理体系的作用第19-20页
    2.4 绩效管理常用方法第20-21页
    2.5 竞优思想第21-23页
    2.6 竞优评析方法第23-25页
        2.6.1 个体优势特征识别第23页
        2.6.2 基于个体优势特征的评析第23-25页
第3章 宜信公司企合部绩效管理体系现状分析第25-33页
    3.1 宜信公司企合部简介第25-27页
        3.1.1 行业背景介绍第25页
        3.1.2 宜信公司简介第25-26页
        3.1.3 宜信公司企合部介绍第26页
        3.1.4 宜信公司企合部组织架构第26-27页
    3.2 宜信公司企合部现行员工绩效管理体系简介第27-29页
        3.2.1 考核周期和方式第27-28页
        3.2.2 考核考评等级第28页
        3.2.3 考核结果应用第28-29页
    3.3 企合部员工绩效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第29-30页
        3.3.1 公司战略没有融入考核指标第29页
        3.3.2 过于关注财务指标,非财务指标重视程度不足第29页
        3.3.3 重视统一模式,忽略员工个体优势第29-30页
        3.3.4 沟通与反馈不充分第30页
        3.3.5 绩效结果的应用过于单一第30页
    3.4 绩效管理体系问题产生的原因第30-33页
        3.4.1 绩效管理和战略目标缺乏紧密的衔接第30-31页
        3.4.2 “唯财务指标论”的考核理念存在问题第31页
        3.4.3 缺乏科学的绩效评价方法第31页
        3.4.4 缺乏有效的沟通、反馈机制第31-32页
        3.4.5 忽视员工职业发展的长期规划第32-33页
第4章 宜信公司企合部绩效管理体系改进第33-55页
    4.1 企合部绩效管理体系优化设计的原则第33-34页
        4.1.1 公平性原则第33页
        4.1.2 突出战略导向的原则第33页
        4.1.3 沟通原则第33页
        4.1.4 差别化原则第33-34页
        4.1.5 全面性原则第34页
    4.2 企合部绩效管理体系优化设计的思路第34-36页
    4.3 绩效指标体系的构架第36-37页
        4.3.1 宜信公司的发展战略目标第36-37页
        4.3.2 建立合理的指标体系第37页
    4.4 绩效考核方法的选择第37-39页
        4.4.1 基于理想点效用模式的个体代理评价第38页
        4.4.2 基于理想点效用模式的比较优势分析第38-39页
        4.4.3 基于理想点效用模式的民主代理评价第39页
    4.5 设定绩效考核的周期第39-40页
    4.6 绩效竞优考核的流程第40-46页
    4.7 竞优评价计算第46-47页
    4.8 绩效考核结果应用的优化第47-51页
        4.8.1 增加绩效反馈和绩效辅导环节第47-48页
        4.8.2 完善激励机制第48-50页
        4.8.3 人力资源规划第50页
        4.8.4 员工招聘与选拔第50页
        4.8.5 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第50-51页
    4.9 绩效管理的组织及运行机制第51-54页
        4.9.1 建立专门的绩效考核组织第51页
        4.9.2 建立沟通机制第51-52页
        4.9.3 建立申诉程序第52-53页
        4.9.4 建立考评者培训制度第53-54页
    4.10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5章 宜信公司企合部绩效竞优管理体系的应用第55-72页
    5.1 绩效考核对象第55页
    5.2 确定考核主体第55页
    5.3 绩效考核过程第55-57页
        5.3.1 工作业绩绩效评估第56页
        5.3.2 能力态度指标第56-57页
    5.4 民主代理评价第57-63页
        5.4.1 底层民主代理评价第58-60页
        5.4.2 顶层民主代理评价第60-63页
    5.5 考核结果的应用第63-68页
        5.5.1 人力资源规划第65页
        5.5.2 员工招聘与选拔第65页
        5.5.3 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第65页
        5.5.4 绩效反馈的实施第65-66页
        5.5.5 激励机制的使用第66-68页
    5.6 改进效果评述第68-72页
        5.6.1 重构前后绩效管理体系对比第68-69页
        5.6.2 企合部实施绩效管理体系的初步效果第69-70页
        5.6.3 企合部绩效管理体系实施个案启示第70-72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72-74页
    6.1 结论第72页
    6.2 展望第72-74页
参考文献第74-76页
致谢第76-77页
附录第77-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沈阳住房公积金制度研究
下一篇:基于投入共享两阶段数据包络非参数统计方法的商业银行效率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