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7页 |
1.1 先进汽车钢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2 纳米贝氏体钢的发展概述 | 第12-18页 |
1.3 纳米贝氏体钢强韧化机理 | 第18-20页 |
1.3.1 纳米贝氏体钢的强化机制 | 第19-20页 |
1.3.2 纳米贝氏体钢的韧性机制 | 第20页 |
1.4 纳米贝氏体钢合金元素的作用 | 第20-25页 |
1.4.1 C元素的作用 | 第20-21页 |
1.4.2 Mn元素的作用 | 第21-22页 |
1.4.3 Al元素的作用 | 第22-23页 |
1.4.4 Si元素的作用 | 第23-24页 |
1.4.5 其他合金元素的作用 | 第24-25页 |
1.5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25-27页 |
第2章 材料成分设计与研究方法 | 第27-49页 |
2.1 化学成分的设定 | 第27-28页 |
2.2 实验钢相关相变点的计算 | 第28-32页 |
2.2.1 Thermo-Calc计算平衡相图 | 第28-30页 |
2.2.2 MUCG84计算贝氏体转变温度 | 第30-31页 |
2.2.3 JMatPro计算平衡相图 | 第31-32页 |
2.2.4 经验公式计算贝氏体与马氏体转变温度 | 第32页 |
2.3 实验钢Acl、Ac3的测定 | 第32-37页 |
2.4 实验钢静态CCT曲线 | 第37-43页 |
2.5 实验钢不同温度等温转变膨胀量-时间关系曲线测定 | 第43-48页 |
2.6 小结 | 第48-49页 |
第3章 单步等温热处理组织与性能研究 | 第49-66页 |
3.1 单步等温热处理不同试验钢种影响 | 第49-54页 |
3.1.1 单步等温热处理不同钢种力学性能 | 第51-52页 |
3.1.2 单步等温热处理不同钢种显微组织 | 第52-54页 |
3.2 不同单步等温温度下对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 第54-61页 |
3.2.1 不同单步等温温度下的力学性能 | 第54-56页 |
3.2.2 不同单步等温温度下的显微组织 | 第56-61页 |
3.3 不同单步等温时间下对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 第61-64页 |
3.3.1 不同单步等温时间下的力学性能 | 第61-62页 |
3.3.2 不同单步等温时间下的显微组织 | 第62-64页 |
3.4 小结 | 第64-66页 |
第4章 两步等温热处理组织与性能研究 | 第66-88页 |
4.1 不同两步等温温度下对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 第66-74页 |
4.1.1 不同两步等温温度下的力学性能 | 第66-68页 |
4.1.2 不同两步等温温度下的显微组织 | 第68-74页 |
4.2 两步热处理与单步热处理对组织与性能影响 | 第74-87页 |
4.2.1 两步等温热处理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74-75页 |
4.2.2 两步等温热处理对显微组织的影响 | 第75-87页 |
4.3 小结 | 第87-88页 |
第5章 在线热轧工业试制 | 第88-92页 |
5.1 热轧试验 | 第88-91页 |
5.1.1 轧制工艺 | 第88-89页 |
5.1.2 力学性能测试结果及分析 | 第89-90页 |
5.1.3 显微组织分析 | 第90-91页 |
5.2 小结 | 第91-92页 |
第6章 结论 | 第92-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8页 |
致谢 | 第98-99页 |
附录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