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结构部件论文--行走系统论文--悬挂论文

两种典型汽车双筒液压减振器阻尼特性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1章 绪论第14-22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4-15页
        1.1.1 课题研究背景第14-15页
        1.1.2 课题研究意义第15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20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5-18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8-20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0-22页
第2章 双筒液压减振器阻尼特性相关理论第22-32页
    2.1 双筒液压减振器结构简介第22-24页
        2.1.1 螺母阀片式双筒液压减振器结构简介第22-23页
        2.1.2 弹簧阀片式双筒液压减振器结构简介第23-24页
    2.2 双筒液压减振器物理模型的建立及工作原理分析第24-25页
        2.2.1 双筒液压减振器物理模型的建立第24页
        2.2.2 双筒液压减振器工作原理分析第24-25页
    2.3 减振器阻尼特性简介第25-27页
    2.4 相关流体力学理论第27-29页
        2.4.1 小孔的流量-压强特性分析第27-28页
        2.4.2 缝隙的流量-压强特性分析第28-29页
    2.5 减振器阻尼特性建模假设第29页
    2.6 本章小结第29-32页
第3章 两种双筒液压减振器阻尼特性数学模型研究第32-52页
    3.1 螺母阀片式双筒液压减振器阀片变形研究第32-37页
        3.1.1 阀片力学模型建立第32-33页
        3.1.2 局部受载环形阀片变形微分方程推导第33-37页
    3.2 弹簧阀片式双筒液压减振器阀片变形研究第37-39页
        3.2.1 阀片力学模型建立第37-38页
        3.2.2 弹性支撑下局部受载环形阀片变形微分方程推导第38-39页
    3.3 多片阀片变形等效理论第39-41页
    3.4 液压减振器阻尼特性模型的建立第41-45页
        3.4.1 复原行程阻尼特性模型的建立第41-43页
        3.4.2 压缩行程阻尼特性模型的建立第43-45页
    3.5 液压减振器阻尼特性试算第45-51页
        3.5.1 双筒液压减振器阻尼特性计算流程第46页
        3.5.2 螺母阀片式双筒液压减振器阻尼特性的试算第46-49页
        3.5.3 弹簧阀片式双筒液压减振器阻尼特性的试算第49-51页
    3.6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4章 双筒液压减振器阻尼特性实验研究及影响规律分析第52-74页
    4.1 双筒液压减振器阻尼特性实验测试第52-54页
        4.1.1 实验测试工况分析第52页
        4.1.2 实验测试器材第52-53页
        4.1.3 实验内容及步骤第53-54页
    4.2 螺母阀片式双筒液压减振器阻尼特性实验对比研究及影响规律分析第54-64页
        4.2.1 螺母阀片式双筒液压减振器阻尼特性实验对比研究第54-57页
        4.2.2 螺母阀片式双筒液压减振器阻尼特性影响规律分析第57-64页
    4.3 弹簧阀片式双筒液压减振器阻尼特性实验对比研究及影响规律分析第64-73页
        4.3.1 弹簧阀片式双筒液压减振器阻尼特性实验对比研究第64-67页
        4.3.2 弹簧阀片式双筒液压减振器阻尼特性影响规律分析第67-73页
    4.4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第5章 双筒液压减振器阻尼特性软件开发第74-96页
    5.1 双筒液压减振器阻尼特性计算软件开发概述第74-77页
        5.1.1 软件开发工具简介第74-76页
        5.1.2 软件计算流程的确定第76-77页
    5.2 双筒液压减振器阻尼特性计算软件系统的开发第77-84页
        5.2.1 GUI界面控件简介第77-80页
        5.2.2 软件回调函数的编写第80-83页
        5.2.3 多标签页软件界面的实现第83页
        5.2.4 软件界面的形成第83-84页
    5.3 双筒液压减振器阻尼特性计算软件界面展示及试算第84-92页
        5.3.1 阻尼特性计算软件界面展示第84-87页
        5.3.2 阻尼特性计算软件试算第87-92页
    5.4 双筒液压减振器阻尼特性计算软件封装第92-94页
    5.5 本章小结第94-96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96-98页
    6.1 结论第96页
    6.2 展望第96-98页
参考文献第98-104页
致谢第104-105页
附录A 作者简介第105-106页
附录B 攻读硕士期间的成果第106页

论文共10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碳热轧纳米贝氏体钢的组织与性能研究
下一篇:明清时期辽东地区庙学建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