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汉语教学论文--对外汉语教学论文

现代汉语常用双音节介词的偏误分析

中文摘要第12-13页
ABSTRACT第13-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18页
    1.引言第15-18页
        1.1 选题缘由和意义第15页
            1.1.1 选题的缘由第15页
            1.1.2 选题的意义第15页
        1.2 相关介词研究综述第15-16页
        1.3 研究对象与语料来源第16-17页
        1.4 研究方法与步骤第17-18页
第二章 现代汉语常用双音节介词的分类分析第18-25页
    2.1 现代汉语常用双音节介词的分类第18-19页
    2.2 现代汉语常用双音节介词的基本义项第19-25页
        2.2.1 缘由类双音节介词的基本义项第19-20页
        2.2.2 对象类双音节介词的基本义项第20-22页
        2.2.3 依据类双音节介词的基本义项第22-24页
        2.2.4 时空类双音节介词的基本义项第24-25页
第三章 现代汉语常用双音节介词的对外汉语教学考察第25-45页
    3.1 现代汉语常用双音节介词在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的计量统计第25-27页
        3.1.1 缘由类双音节介词第25页
        3.1.2 对象类双音节介词第25-26页
        3.1.3 依据类双音节介词第26页
        3.1.4 时空类双音节介词第26-27页
    3.2 常用双音节介词的偏误分析第27-42页
        3.2.1 缘由类双音节介词第27-32页
            3.2.1.1 “由于”的偏误分析第27-29页
            3.2.1.2 “为了”的偏误分析第29-31页
            3.2.1.3 “因为”的偏误分析第31-32页
        3.2.2 对象类双音节介词第32-37页
            3.2.2.1 “关于”的偏误分析第33-34页
            3.2.2.2 “对于”的偏误分析第34-35页
            3.2.2.3 “除了”的偏误分析第35-37页
        3.2.3 依据类双音节介词第37-41页
            3.2.3.1 “根据”的偏误分析第37-39页
            3.2.3.2 “按照”的偏误分析第39-40页
            3.2.3.3 “通过”的偏误分析第40-41页
        3.2.4 时空类双音节介词第41-42页
            3.2.4.1 “自从”的偏误分析第41-42页
        3.2.5 小结第42页
    3.3 常用双音节介词产生偏误的原因第42-44页
        3.3.1 语义原因第42-43页
        3.3.2 句法原因第43-44页
    3.4 教学建议第44-45页
第四章 现代汉语常用双音节介词的课堂教学设计第45-61页
    4.1 “因为”的课堂教学设计第45-49页
        4.1.1 教学内容第45页
        4.1.2 教学重点第45页
        4.1.3 教学方法第45页
        4.1.4 教具第45页
        4.1.5 教学过程第45-49页
    4.2 “关于”的课堂教学设计第49-52页
        4.2.1 教学内容第49页
        4.2.2 教学重点第49页
        4.2.3 教学方法第49页
        4.2.4 教具第49页
        4.2.5 教学过程第49-52页
    4.3 “按照”的课堂教学设计第52-56页
        4.3.1 教学内容第52-53页
        4.3.2 教学重点第53页
        4.3.3 教学方法第53页
        4.3.4 教具第53页
        4.3.5 教学过程第53-56页
    4.4 “自从”的课堂教学设计第56-60页
        4.4.1 教学内容第56-57页
        4.4.2 教学重点第57页
        4.4.3 教学方法第57页
        4.4.4 教具第57页
        4.4.5 教学过程第57-60页
    4.5 小结第60-61页
第五章 结语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6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6-67页
致谢第67-68页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第68-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硅对杨树镉毒性的逆转效应及其机理
下一篇:齐齐哈尔市PM2.5污染规律及化学组成分布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