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2 双块式无砟轨道应用及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2.1 国外双块式无砟轨道应用概况 | 第12-13页 |
1.2.2 国内双块式无砟轨道应用概况 | 第13-15页 |
1.2.3 双块式无砟轨道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 研究内容及思路 | 第17-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3.2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第二章 CRTSⅠ双块式无砟轨道仿真方法及温度场计算理论 | 第18-41页 |
2.1 温度场及温度应力计算理论与方法 | 第18-29页 |
2.1.1 热传导方程 | 第18-21页 |
2.1.2 边值条件的确定 | 第21-23页 |
2.1.3 瞬态温度场的有限元求解 | 第23-27页 |
2.1.4 温度应力计算理论与方法 | 第27-29页 |
2.2 基于ABAQUS的无砟轨道层间连接仿真方法研究 | 第29-34页 |
2.2.1 ABAQUS的求解器模块 | 第29页 |
2.2.2 ABAQUS的接触问题 | 第29-30页 |
2.2.3 ABAQUS的连接单元 | 第30页 |
2.2.4 ABAQUS内聚力模型简介 | 第30-34页 |
2.3 无砟轨道力学基础模型的建立 | 第34-41页 |
2.3.1 钢轨 | 第34-35页 |
2.3.2 扣件 | 第35页 |
2.3.3 轨枕 | 第35-37页 |
2.3.4 道床板 | 第37-38页 |
2.3.5 道床板钢筋 | 第38-40页 |
2.3.6 支承层及下部基础 | 第40-41页 |
第三章 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及运营阶段分析模型 | 第41-54页 |
3.1 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阶段分析模型 | 第41-50页 |
3.1.1 道床施工工艺 | 第41页 |
3.1.2 基于ABAQUS的无砟轨道仿真模型 | 第41-43页 |
3.1.3 计算参数研究与选取 | 第43-48页 |
3.1.4 计算模型的验证 | 第48-50页 |
3.2 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运营期分析模型 | 第50-54页 |
3.2.1 边界条件分析及设置 | 第50-51页 |
3.2.2 轨枕与道床交界面层间关系模拟 | 第51页 |
3.2.3 荷载参数研究与选取 | 第51-54页 |
第四章 施工早期轨枕与道床板交界面受力分析 | 第54-71页 |
4.1 仅考虑水化热交界面温度应力分析 | 第54-60页 |
4.1.1 交界面温度场变化 | 第55-58页 |
4.1.2 交界面温度应力变化 | 第58-60页 |
4.2 考虑水化热与外界温度同时作用 | 第60-67页 |
4.2.1 道床混凝土初凝阶段 | 第60-62页 |
4.2.2 道床混凝土养护阶段 | 第62-67页 |
4.3 考虑外界温度、水化热及混凝土收缩 | 第67-70页 |
4.4 小结 | 第70-71页 |
第五章 运营期轨枕与道床板交界面受力分析 | 第71-87页 |
5.1 整体降温作用下交界面受力分析 | 第71-77页 |
5.2 温度梯度作用下交界面受力分析 | 第77-84页 |
5.2.1 正温度梯度 | 第77-80页 |
5.2.2 负温度梯度 | 第80-84页 |
5.3 列车荷载作用下交界面受力分析 | 第84-85页 |
5.4 小结 | 第85-8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7-90页 |
6.1 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87-89页 |
6.2 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