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铁路线路工程论文--线路构造论文--路基论文

重载铁路路基土动力湿化特性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1页
    1.1 引言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8页
        1.2.1 土体湿化变形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2 土体动力特性研究现状第13-17页
        1.2.3 土体动力变形的计算模型第17-18页
    1.3 技术路线及研究内容第18-21页
        1.3.1 技术路线第18-20页
        1.3.2 研究内容第20-21页
第二章 路基病害现场调研及取样分析第21-30页
    2.1 典型重载线路概况第21-24页
        2.1.1 包神铁路概况第21-22页
        2.1.2 新准铁路概况第22-23页
        2.1.3 朔黄铁路概况第23-24页
    2.2 路基病害现场调研第24-26页
        2.2.1 包神铁路瓷窑湾站路基病害第24-25页
        2.2.2 新准铁路病害第25页
        2.2.3 朔黄铁路病害第25-26页
    2.3 病害路段土样基本物理性质第26-29页
        2.3.1 颗粒分析试验第26-27页
        2.3.2 液塑限试验第27-29页
    2.4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三章 浸水作用下土体动力湿化试验研究第30-45页
    3.1 试验仪器第30-32页
    3.2 试验方案第32-33页
        3.2.1 试样制备第32页
        3.2.2 加载频率第32页
        3.2.3 动应力幅值第32页
        3.2.4 加载波形第32-33页
    3.3 试验操作流程第33-35页
    3.4 试验结果及分析第35-44页
        3.4.1 累积应变随振次的变化规律第35-36页
        3.4.2 滞回曲线的变化特征第36-41页
        3.4.3 动弹性模量与阻尼比的变化规律第41-43页
        3.4.4 浸水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第43页
        3.4.5 湿化骨干曲线的变化规律第43-44页
    3.5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四章 浸水过程对土体动力湿化特性的影响研究第45-65页
    4.1 试验仪器第45-46页
    4.2 试验方案第46-48页
    4.3 试验操作流程第48-49页
    4.4 试验结果及分析第49-64页
        4.4.1 应变与振次的关系第49-53页
        4.4.2 滞回曲线特征第53-57页
        4.4.3 软化指数与振次的关系第57-59页
        4.4.4 阻尼比与动弹性模量的变化规律第59-64页
    4.5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五章 考虑湿化变形的修正Iwan模型第65-74页
    5.1 Iwan串联模型第65-66页
        5.1.1 模型原理第65-66页
        5.1.2 应力应变关系模拟第66页
    5.2 修正Iwan串联模型第66-68页
        5.2.1 模型原理第67-68页
        5.2.2 模型的应力应变关系模拟第68页
    5.3 动力湿化模型第68-73页
        5.3.1 pwε的确定第69-70页
        5.3.2 wδ的确定第70-71页
        5.3.3 动力湿化模型的建立第71-72页
        5.3.4 模型验证第72-73页
    5.4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74-77页
    6.1 结论第74-75页
    6.2 不足与展望第75-77页
参考文献第77-84页
致谢第84-85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速铁路工务工程健康监测系统设计方案研究
下一篇: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轨枕与道床板交界面受力状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