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粉中毒麦成分检测方法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 1 引言 | 第8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8-12页 |
| ·毒麦的形态学鉴定 | 第8-9页 |
| ·毒麦成分的检测方法进展 | 第9-11页 |
| ·毒麦碱的检测方法进展 | 第11-12页 |
| 3 实时荧光PCR技术 | 第12-13页 |
| ·概述 | 第12页 |
| ·基本原理 | 第12-13页 |
| 4 SNP技术 | 第13-14页 |
| ·SNP的概念 | 第13-14页 |
| ·AD技术 | 第14页 |
| 5 试验目的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5-31页 |
| 1 材料 | 第15页 |
| ·来源 | 第15页 |
| ·材料处理 | 第15页 |
| 2 方法 | 第15-31页 |
| ·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 ·仪器与试剂 | 第17-20页 |
| ·试验与操作 | 第20-31页 |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1-39页 |
| 1 ITS区扩增 | 第31页 |
| 2 克隆结果 | 第31-32页 |
| 3 质粒酶切 | 第32-33页 |
| 4 双重实时荧光PCR检测结果 | 第33-35页 |
| 5 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35-37页 |
| 6 SNP检测结果 | 第37-39页 |
| ·毒麦与小麦及其他5个近似种的分型检测 | 第37页 |
| ·面粉中毒麦成分特异性检测 | 第37-39页 |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第39-42页 |
| 1 结论 | 第39页 |
| 2 讨论 | 第39-42页 |
| ·SNP的发展前景及应用优势 | 第39-40页 |
| ·TaqMan-MGB探针的优势 | 第40页 |
| ·实时荧光检测的注意事项 | 第40页 |
| ·测序注意事项 | 第40页 |
| ·克隆注意事项 | 第40-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6页 |
| 缩写词表 | 第46-47页 |
| 附录 | 第47-51页 |
| 致谢 | 第51-52页 |
| 作者简介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