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计划与经营决策论文--企业行政管理论文--人事管理论文

企业初入职大学生员工流失问题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第一章 前言第11-18页
 1 问题的提出第11页
 2 研究目的意义第11-12页
 3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12-17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7页
   ·简要评述第17页
 4 研究的方法和创新点第17-18页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第18-26页
 1 激励的理论第18-19页
 2 现实中的激励第19-26页
   ·对激励的理论认识第19-21页
   ·建立激励机制的必要性第21页
   ·激励机制运行的具体措施第21-23页
   ·完善发展现行激励机制的思考第23-26页
第三章 初入职大学生员工离职情况及原因分析第26-37页
 1 初入职大学生员工的情况分析第26-29页
   ·当前80、90后大学生的特殊性第26-27页
   ·新就业大学生员工的群体特征第27-29页
 2 关于离职的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第29-32页
 3 大学生员工流失率过高的影响第32-33页
   ·过高大学生员工流失率对企业的影响第32页
     ·增加了实现企业目标的难度第32页
     ·降低了员工对组织的归属感第32页
     ·增加了企业管理成本第32页
   ·过高大学生员工流失率对大学生员工自身的影响第32-33页
 4 人才流失的原因第33-34页
 5 民营企业大学生员工流失原因分析第34-35页
 6 国有企业大学生员工流失原因分析第35-37页
   ·论资排辈现象严重,个人发展前景受到限制第35页
   ·缺乏公平合理的分配机制及绩效管理体系第35-36页
   ·国有企业的管理者水平低造成大学生员工流失第36页
   ·大学生求职价值观的影响第36-37页
第四章 企业降低初入职大学生员工离职率对策分析第37-70页
 1 企业控制人才外流的方式第37页
 2 民营企业降低初入职大学生员工离职率思路第37-39页
   ·将校企合作落到实处第37-38页
     ·企业提供良好的实习安排第37-38页
     ·企业文化建设真正深入高校内部第38页
     ·校企合作还促成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第38页
     ·加强跨省、跨地区校企合作第38页
   ·企业提供有效物质保障和精神激励制度第38-39页
   ·构建现代企业文化和营造员工归属感第39页
 3 国有企业降低初入职大学生员工离职率思路第39-42页
   ·重视离职访谈工作,了解大学生员工流失的真正原因第39页
   ·建立公开公平的用人机制第39-40页
   ·建立有特色的薪酬和福利制度第40页
   ·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以培养大学生员工的忠诚度第40-42页
 4 加强入职培训工作第42-45页
   ·大学生入职培训工作及其效应第42-43页
     ·提高新就业大学生员工的工作绩效第42-43页
     ·培养新就业大学生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第43页
     ·协助新就业大学生员工建立企业内和谐的人际关系第43页
     ·表达对新就业大学生员工的重视第43页
     ·帮助新就业大学生员工实现个人发展第43页
   ·新就业大学生员工的入职培训模式和策略第43-45页
     ·明确入职培训的目的第44页
     ·针对初入职大学生员工的特点设计入职培训模式第44页
     ·针对培训内容安排企业相应层次的领导主持和主讲第44页
     ·利用灵活多样的培训手段和培训技巧第44-45页
     ·健全入职培训的评估反馈机制第45页
     ·保证入职培训的延续性第45页
 5 加强激励与管理第45-61页
   ·员工激励诀窍第46页
   ·针对初入职大学生员工特点采取多元化激励管理措施第46-61页
     ·领导者管理要领第46-52页
     ·对初入职大学生激励与引导的方式第52-55页
     ·用"荔枝"理念管理大学生员工第55-56页
     ·提拔大学生员工第56-57页
     ·加强日常管理第57-61页
 6 加强沟通引导,促进相互理解第61-70页
   ·沟通不是一种本能,而是一种能力第61-62页
   ·沟通的目的第62-64页
     ·控制成员的行为第62页
     ·激励员工改善绩效第62-63页
     ·表达情感第63页
     ·流通信息第63-64页
   ·引导初入职大学生员工解决职业生涯困惑第64-68页
   ·引导大学生员工接受几个观念第68-70页
     ·变化的世界第68页
     ·转变观念第68页
     ·主动积极,迎接挑战第68-70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70-72页
 1 研究的结论第70页
 2 研究的展望第70-71页
 3 研究的不足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4页
附录:调查问卷第74-78页
致谢第78-79页
个人简历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集群内中小企业成长机制研究
下一篇:湘潭县湘莲生产企业财务战略研究